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科幻 > 这世界危在旦夕 > 分卷阅读1556

到中国去。

简单讲就是一个鸡蛋孵化成母鸡,它可以继续换个地方继续下蛋了。

到1911年的7月,‘圣光’在美国布置了七八个类似的产业孵化园,上了几十个项目。预计到1912年,孵化园数量会超过五十。

到1913年,相关产业将开始反哺中国。

如果这些产业园放在中国从头建设,到1930年都未必能孵化出几个。

对布朗来说,中国的产业孵化给了他每月超过五百美元的高薪,让他从造船厂的普通技术员变成项目经理,大大的地位提升。

他在实践中还深深体会到中国科技果然高深莫测,在设计方案上甩欧美好几条街。

哪怕是设计百年前的产品,用一百年后积累的制造业经验以及计算机辅助,外加‘全寿命’理念,设计出来的产品本身就是跨时代的。

每当看中方提供的方案,布朗总觉着‘精巧、精细、精准’,仿佛在欣赏某种艺术品——这是熟练掌握材料性能极限才能拥有的能力。

在这点上,习惯扣扣索索的日本人做得最好——日本的产品说用几年就用几年,到时间立马就坏。

相比之下,中国师承苏联,很长时间内总是喜欢‘皮实耐操’。老‘东风’五’吨轻卡拉二十吨也没问题。

背后的原因就是对材料性能掌握不足,余量放太大。一来成本高,二来发动机坏了,车体还没坏,也是一种浪费。

以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1911年的‘高精尖’产品放五年后就要被淘汰,能用十年就够了,难道还要用五十年?

‘全寿命’设计就是让产品在使用期内性能保持稳定,但所有部件到大致时间点就同时坏掉,降低成本。

能做到这点是需要一套受过广泛考验的工业标准做支撑,美国现在还没这套东西,是以布朗这类工程人员在实践中会感到不可思议。

对于中方这种超越时代的技术优势,美国产业界开始颇为惊慌,认为中国的孵化园将对自己产生压制。

但负责‘美洲开发银行’的高震很快走访美国各家财团,表示中国在美国投资的企业将秉持开放原则,愿意对外转让技术并接受入股。

对中方而言,利用美国资本和人力物力,将某个技术产业化,转手在投资金额上加个‘零’卖出去,不黑心吧?

反正中方不干,‘兄弟会’也要干。可‘兄弟会’却不会轻易出让股份和技术,远没有中方大方。

此举大大降低了美国财团对中国资本的戒心,包括杜邦之类都觉着可以让中国人掏钱先试试。一旦成功,他们就去入股乃至控股。

布朗带了一支七八十人的团队,依靠费城海军造船厂配套的工业体系,只用五个月时间,按部就班的造出‘十万马力’的原型机。

这种蒸汽轮机本应在一战后出现,可以用在五万吨级别的远洋油轮或货轮上,也可以装在两万吨级的战列巡洋舰上。

它比前一代的船用蒸汽机动力轻一千吨,热效率更高,更简洁更可靠,是目前动力之王——可能吧,毕竟各家列强都在发展类似技术。

布朗因为‘研发’成功,其带领的团队拿到了五万美元的奖励。

而‘十万马力’原型机问世的消息传开,多家美国财团都向‘美洲商业银行’抛出橄榄枝,希望能购买或入股费城船用透平动力研究所。

高震在这个研究所花掉的钱不到五十万美元。

但仅仅一项技术完工,财团为其报出的价值就超过五百万美元,并认为这种强大动力一定能在未来十年内制霸海洋。

中方很慷慨的同意向各家财团出售冲动式蒸汽轮机的技术,并愿将研究所百分之四十的股份转让,还答应赚来的钱全部用于向财团企业采购加工‘十万马力’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这才是真正的‘美帝良心’啊,为繁荣资本主义的市场鞠躬尽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快速进步。

财团也是精明,发现中方还是要向自己采购生产设备,他们反而对‘十万马力’不感兴趣了,觉着没必要浪费钱买什么股份。

这不行啊!

高震还指望弄钱扩大生产呢。于是他琢磨一番,向‘兄弟会’发了份出售函件,问问马可世总统愿不愿意来收购自家的‘先进生产力’。

马可世在白宫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中国人,你不要太过分啊!用我的人,占我的便宜,现在还要把‘过时’的技术包装一下卖给我?

我又不缺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