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科幻 > 这世界危在旦夕 > 分卷阅读1732

有一千多万吨的钢铁产量,为什么高加索的农民还用木犁?”

卡巴耶娃被问的手足无措,她怔怔许久,没料到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年轻人会知道俄国的高加索,更没料到对方会反问农民和木犁的话题。

高加索的农民在用木犁吗?她支吾着,思索着,最后有些羞愧的摇头,表示自己对高加索并不了解,无法回答。

可那位中国管理员却搬出了更多的报纸和书籍,追着卡巴耶娃询问关于俄罗斯的社会人文,地理风俗。

这年轻人有张红扑扑的脸,总是带着问题出现。

若是在圣彼得堡,卡巴耶娃会猜测对方是否在追求自己。可在这潮热的曼德勒,他只是个勤奋好学而已。

在年轻人的笔记本上没有情诗和散文,没有华丽辞藻和优美格言,倒是记了些炼钢炼铁,养猪种菜,历史地理的内容。

未亡人对这些没兴趣,倒是愿意跟这年轻人聊聊普希金和屠格涅夫。可她的美貌和成熟抵不过知识的魅力。莫名......挺失落的。

年轻人引用了书本上抄来的一段话,“中国已经有很多人在研究政治和战争,因此我应该学习自然和社会科学。至于艺术之类的,也许我的孩子有机会学习。”

此刻,卡巴耶娃才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不是什么荒蛮土著,丛林野人,而是很特别的群体。其智慧一点也不比自己差。

曼德勒的隔离营有四五百名来自欧洲的人员,管理员也上百人。

他们除了每日照顾隔离人员的吃喝拉撒,但凡有空就组织起来学习,时刻忙碌,彼此督促,生活充实,不愿浪费一丝一毫时间。

“现在机会很多,只要努力读书实践,总能出人头地。”

“报纸上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国家有很多地方等着我们去建设。”

“昆明去年新建七所中专,两所大专。今年录取名额将多一倍。只要通过七月份的全省统考,我就能去进修。”

“广播里总是说,一个人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现在历史给了我们机会,就要抓住。”

积极而进取的言语颇能打动人心,卡巴耶娃忽而觉着陌生的中国年轻人散发自信的魅力。对方总是很乐观,对未来充满希冀和向往。

相比之下,想要复仇的卡巴耶娃带着寻死的灰暗心理。她本以为见到中国人会满腔怒火和恨意,可实际上她提不起多少力气。

大概是亚热带的潮热天气叫人懒洋洋的,叫人忘记来中国的任务。面对求知好学的中国年轻人,卡巴耶娃很难端起高高在上的俯视架子,缺乏心理优势。

隔离区附近有工厂,还有军营。每日除了炼铁厂单调乏味的机械声,就是军营的号声和呼喊有些看头。

缅甸很穷,生活条件恶劣。英国势力撤离后,留下的缅族势力孱弱无能,很轻易就被潮水般涌入中国移民占领基层。

这种占领绝不是平静的民族融合,反而带着浓烈的血腥味。背后制定政策的周青峰根本不相信不同民族和种族间有绝对的平等。

从‘后世’美国种族矛盾,南斯拉夫解体,中东乱局,哪怕中国自己的经验,所有实例都证明——主体主民族若是失去绝对优势就等着国家分裂吧。

为了子孙后代少些麻烦,‘圣光’自然要强势推行同化政策。

在卡巴耶娃看来,军营中二十四小时热热闹闹。

来自缅甸不同地区和族群的青壮人口被塞进来接受熔炉般的军训。他们将被抹去原有的身份识别观念,统一接受中华文明圈公民的新身份。

这其中不仅仅有男兵,还有数量不少的女兵——提升女性地位可以有效拆解保守的旧有社会体系,因为男人没办法自己生孩子。

英雄的孩子需要有英雄的母亲,工业化需要男女平等。

当年轻女性被征召起来受训,东南亚的顽固势力开始还毫不在意,但用不了多久就惊恐发现社会变化的速度超乎想象。

不加入到中国主导的体系中,年轻人连老婆都找不到。这对强调传宗接代的地方豪强而言是毁灭性打击。

卡巴耶娃的亡夫是沙俄军官,自然少不了观察军营里的中国军人。她很惊讶的发现中国的军官没什么架子,丝毫不介意跟士兵一起摸爬滚打。

没有特供伙食的军官餐厅,没有开舞会沙龙的将校俱乐部,没有不可逾越的上下尊卑,能看到连排军官端着餐盘跟士兵一起蹲在训练场的土坎边谈笑吃喝。

看着很是土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