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民国文匪 > 第三百四十二章,大局为重

就在武汉的化肥厂正式投产之后不久,在1935年的3月中旬,位于延川的上海大学西安分校附属化肥厂也开始正式投产。陕西省主席杨虎城和李谦夫妇一起出席了化肥厂的开工仪式。延川化肥厂的年产量要比武汉的永利化肥厂小不少,年产量大概只有两万吨,放在后世,那是妥妥地要被淘汰的落后产能,但在这个时候,在杨虎城的眼里,这就是宝贝——因为它的主要产品是硝酸铵。

硝酸铵是重要的化肥,但是对于杨虎城来说,硝酸铵真正的用途是当做炸药用。作为炸药,硝铵最大的优点是相对安全。硝铵是一种非常钝感的炸药,一支工业8#雷管(起爆c4只是用6#就可以了)都不足以起爆混合了敏化剂的硝酸铵。硝酸铵是最难起爆的硝酸炸药,撞击感度是:50kg锤,50cm落高,0%爆炸。相比起著名炸药硝化甘油的200g锤,20cm落高,100%爆炸的感度,可见硝酸铵的钝感。

但是硝铵炸药也是一种不太好保存的炸药。硝铵炸药极易吸水,(吸水能力甚至比我们常用来做干燥剂使用的生石灰还要强不少)能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子而发生潮解。而一旦潮解结块,它的爆炸难度和爆炸威力都会大幅度下降。

如果把硝铵当化肥,这个问题其实不算太严重,硝胺的水解是物理过程,期间并没有化学变化,所以肥力并没有损失,无非是结了块,需要你小心点把它掰碎了用。但是作为炸药,一旦潮解,不光是威力下降的问题,很多时候干脆就不爆炸了。偏偏硝铵的潮解还很难控制,制所以在后世,硝铵并不是常用的军用炸药。

但是在这个时代,硝酸铵却因为容易生产而成为了最常用的军用炸药。尤其是在中国,炸药的获得更是非常不容易,所以李谦这里虽然生产的都是化肥,但是在杨虎城眼里,这可都是炸药。虽然光有炸药,也是做不出枪炮的,但是做出好用的手榴弹和地雷却已经足够了,这些东西,在缺乏火炮的中国,也是非常重要的武器了。

正因为如此,杨虎城甚至打算把最开始的那一批硝铵全都包圆下来。只是李谦向他表示,第一他不希望人家觉得他是在生产军火,这违背了他的初心;第二,马上就是春耕时节了,这个时候正是需要硝铵的时候,所以他不能在这个时候把所有的货都给杨虎城。

杨虎城立刻就换了个说法:“李校长,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身为山西的父母官,当然知道这个时候正是农民们需要肥料的时候,怎么会和农民抢夺肥料呢?只是化肥这个东西,在长江一线倒是有不少人知道这东西,而在陕西这种地方,可没几个种田人听说过这个东西,要把这个东西迅速地推广开,一定要靠行政的力量。我可以用税收减免的手段,来鼓励一些地方使用你们的化肥,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今年只要我在陕西每个县搞一两个试点地区,等到秋收,甚至不用等到秋收,大家就都能看到化肥的作用了,到那个时候,化肥的销路就不是问题了。相反,如果不借助行政力量——李校长你不是陕西人,不知道这边的老百姓有多守旧。新东西要说服他们用那可不容易。”

李谦也知道杨虎城说的的确是有一些道理的,陕西老百姓的确是普遍不太了解化肥的。而且他们也是没有资金用于购买化肥的。在当时只有那些地主才有这个钱,但是地主们同样不了解化肥,而且和长江流域的地主不太一样,这里的地主是更为传统的,受到商品经济影响更小的地主。他们也未必会接受化肥,这不完全是因为保守,更因为这里的地主也是相对比较穷的地主,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同样有限。越是这样,他们就越不敢冒险,就越不敢尝试新的东西。

所以李谦稍作思考,便开口道:“既然杨主席这样说,那我就只能麻烦麻烦杨主席了。只是化肥这东西,使用的时候最好还要有人指导。我们这里有一些相关的农技人员,也可以和杨主席的人配合工作。”

杨虎城知道李谦的这个意思里面有要监督他,不能把所有的化肥都拿去当了炸药。这种意思虽然让他微微的有点不太高兴,但是考虑到大家长远的共同利益,他觉得还是需要顾全一下大局的。

既然杨虎城决定要以大局为重,那后面的事情就好谈了,很快大家就达成了一致。然后杨虎城便请李谦夫妇吃了一顿饭,也算是宾主尽欢了。

不过杨虎城顾全大局的结果却并不是特别好,因为很快局势就发生了变化——中央红军逼近了陕西。

中央红军原本的打算是去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会合,然后在川陕苏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苏区的。但是中央红军还没到,红四方面军那边就先出了事情。张特立以川陕苏区在经济上已经难以维持为理由,指挥红四方面军向川中成都平原发起进攻,试图夺取成都平原。

这一举动在中央军大举进入四川的背景下显然是过分冒险的。而且,在红一方面军很快就能和他们会合的前提下,独立发起这样的战役,在军事上也显然是不恰当的。在中央红军渡过长江的时候,中央就已经拿到了关于张特立叛变的档案的照片,中央保卫局的同志对这些照片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仅从照片上,看不出任何伪造的痕迹。”

而有些经历过当年的事情的同志也表示,这些照片中的消息,和当年的各种情况都对的上。

但是即便如此,人民党中央依旧没有就此做出结论,并且将这一消息高度保密,除了保卫局和政治局的同志之外,其他人对此都一无所知。

但是这一次,红四方面军一直到行动开始后,才将这一行动告知中央,并且声称他们这样做是为了“配合中央的长征”。这个动作甚至让主持中央工作的洛甫差点又动了要肃肃反的念头,因为在他看来,这多半是因为关于张特立叛变的事情泄密了的缘故。

只是洛甫同志这时候虽然是总书记,但他并不能一个人说的算了。所以最后中央虽然就这件事情进行了秘密调查,但并没有发展到肃反的地步。

只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即使不考虑其他因素,中央也不得不注意到,张特立统帅的红四方面军已经出现了一些尾大不掉的情况了。私下里,有人觉得张特立之所以不等中央红军到位,就发起这样的军事冒险,最大的可能就是他需要用一个胜利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好挟大胜之威,和中央分庭抗礼。

“张特立在四方面军这些年,怕是很有点军阀作风了。”就连李德胜同志,都做出了这样的猜测。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