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184章,天气这个事听计算机的

移动电话搞个试点,把“世界第一台手机”“世界第一个蜂窝手机-基站系统”的记录抢到手就行了,现在还到不了普及手机的时候。

甚至现在固定电话也没法普及。即使是在北京。

到1958年6月,北京电话号码是5位数,其中有两个数字打头的电话号是特殊号,总共8万个号码上限,现在用了近7万个。确实是打算升号了,升到六位。

7万个座机,其中绝大部分是机关工厂学校等公办单位电话,住宅电话不到两万台。现在电话初装费1000元人民币,这还是程控交换机普及之后降过一次价的结果。初装之后每月还要交号码使用费15元。

“朱部长,移动电话今后有两种方案,一种是试开三个月之后系统关机;一种是小规模持续开下去。邮电部打算怎么选?”

唐华问朱学范。

“这几天我也在用移动电话,上班下班都带着,”邮电部长朱学范说,“是个好东西,虽然很贵,但是是平均到每部电话的。算总量的话,基站系统每个月运营费大约花一万一千多,就算这套系统一直免费运营,邮电部甚至北京邮电局都能出得起这个钱。”

唐华:“现在参加试验的100个移动通信用户,公安、消防部门的中层以上领导有个二三十人,还有一些供销部门,他们对移动电话有很明确的需求。你们如果继续运行,他们必定继续使用,可以每个月让他们交100元。”

朱学范:“如果能收点费倒也还行,我们每个月能少亏三四千块钱。”

……

《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1958年3~4月》

——鞍山市委工业办公室、鞍山钢铁公司

从1955年处理了鞍钢冒领工人技术创新成果的事情之后,鞍钢轧钢厂和整个鞍钢逐渐试着对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冶金联合厂(马钢)的制度做改良——鞍钢建国后新建立的生产制度是照搬马钢的。

理顺了工人技术创新渠道之后的鞍钢积极性很高,很快提出了一套改进的技术革新体制。初看上去,很像原本历史位面的两参一改三结合,俗称鞍钢宪法。

现在苏联专家并没有大批撤走,留的时间也够多,这就简单了,鞍钢每两个月做一个情况报告,说一下这两个月技术革新和工厂管理变革的实施情况、在实施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这两年多,每两个月一个报告,每年6份报告,先由钢铁工业局看过,唐华再看。

过了半年,鞍钢第一次翻车,出事故烫掉工人一条胳膊。原因是工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要求简化工序,并且在三结合的会议中凭人数优势通过了简化的安全守则。

鞍钢宪法·本位面版没有一刀切否定马钢制度,因此马钢制度当中的绩效奖金依然存在于鞍钢宪法中——这本来就是按劳分配的原则。但加速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多拿奖金,工人就群体性的铤而走险了。这次事故把鞍钢逼回去重新考虑现在这个版本的管理和决策流程。

另外,唐华干脆把援华的苏联专家也拉进了三结合小组。

1957年底,鞍钢生产大会,又出了另一个事儿:工厂考勤制度,连开了三天会竟然定不下来。

原因就不用说了,唐华能猜到,邓发也知道。

唐华马上联系侯宝林,现编了个鞍钢定制版的相声段子,天天在鞍钢广播电台放。

于是管理体制再次调整,考勤制度不能由民主商议决定。另外让印粮票的工厂印制了鞍钢的“迟到卡”,每人每年有两张,其他一些偶然事件奖励还能发一些。

“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鞍山钢铁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制度革新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技术人员与工人中的技术钻研分子组成技术骨干团队。工厂领导与技术骨干的决策会议是促进工厂技术革新、制度革新的方式。”

“工厂领导与技术人员、工人代表的职代会是决定工人福利待遇、生产环境、生活问题等事宜的方式。”

“技术骨干团队的常态讨论会探讨工厂的工艺革新、技术革新,对较大的技术革命提出见解。”

“领导、技术骨干、工人群众要改进工作方法,既要紧张地踏实地工作,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会议不能不开,可不能开得太多,我们现在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以便于各级领导干部有更多的时间亲临生产第一线。”

“工厂要举办业余文化学校、在最短时间内扫除新工人中的文盲;开办技术训练班,迅速地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壮大技术研究队伍。要通过技术表演赛和联合技术大赛,进一步鼓励广大职工群众的革命干劲和发扬大协作的精神。”

……

唐华把全文看完了。

制度革新和定版不是那么容易的,没法照抄一份所谓的“完美制度”下发了事,必须得由这个时代的人自己实践然后总结。

“在技术革新方面,你们的技术骨干团

队要试着考虑本厂团队与上级研究院所团队的合作、分工、交流问题;在制度方面,工厂的财务是运营状态的晴雨表,财务部门在决策会议中的定位作用,你们此后应继续尝试和摸索。”

这还没完呢。还有工厂的推销部门……这个等以后再说吧。

在原来的历史位面,20世纪90年代,终于有人发现,当年的鞍钢宪法与后福特主义有很多相似之处。

——福特主义/后福特主义不代表什么意识形态,它只是一种工业组织方式。比如50年代进入中国的“马钢宪法”——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冶金联合厂管理制度,它其实是苏联引进的福特主义。

但是说鞍钢宪法像后福特主义,并不是说它就是后福特主义。直接抄鞍钢宪法,最后肯定是再出一个《工业七十条》把跑飞了的制度拉回去。

……

7月1日。

上海计算机所超算厅。

7月2日~16日的黄淮地区中长期天气预报演算完毕。

经过这三个多月的屡败屡战、调整改进,国家气象局终于找到了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方法——只对外发布7~10天的中期天气预报,这个准确度比较高。

10~15天的天气预报当然也照样演算,但是出来之后只作内部参考。

但是这天,当计算结果标在图上时,涂长旺的手顿时有些颤抖。

7月2日到7月11日无甚大事。但是7月14日,郑州-洛阳之间大雨。15日,郑州-洛阳区域还是大雨。7月16日,降雨区域小幅度移动,在郑州-洛阳-焦作三角形区域大雨。

冲出计算机所,涂长旺来到他的临时办公地点上海市气象局,打通了北京的电话。

“林部长,”涂长旺说,“新一轮天气预报出来了,证实了前天预报的7月14日郑州大雨,而且,7月15日、16日都是大到暴雨,都是几乎同一片地区。”

林正英:“那我们要马上联系黄委会了。”

挂上电话,涂长旺走出办公室,从宿迁回到上海的斯塔格在看着他。

“mr.two,”斯塔格说,“这意味着黄河流域将会发生水灾,是吗?”

涂长旺:“如果天气预报准确的话。”

斯塔格:“这一个多月我帮你们改进了公式算法,还给了你们关键数据,最近的中长期预报准确率有提高,对吧?”

涂长旺点点头,斯塔格看了中国的气象预报体系犯手痒,确实帮气象局改进了不少。

“7月份将是极为严峻的一个月,我们气象部门、水利部门、解放军都要全部投入进去。”

……

郑州火车站。

20军乘坐火车从济南而来,4万余人虽然不携带武器,但还从山东带来了大批抗洪物资,人和物资总共要两天两夜才能卸完。

“这是让我们来郑州……防洪救灾?”

20军副军长董毓湘看着晴朗的天空。正是盛夏,郑州的天空湛蓝,空气炎热干燥。

“天气预报说黄河流域有大范围降雨,局部地区暴雨,可能会有洪水。”政治部主任说。

“我一点都没看出来像是要下雨的样子,”董毓湘说,“算了,就当全军拉练吧。”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38、39、40军驻扎东北,作为朝鲜半岛的后背支持;20、26、27军驻扎中原,是东北驻军的总预备队,也是全国八大军区的战略预备队。

现在9兵团三个军的威名连美国人都知道了,54、55年美国侦察机还随意进入中国上空的时候,就有那么几次是顺路给20军驻地拍照的。但这一次20军出动不是作战演习,而是作为抢险救灾的第一线力量。

7月4日,20军先头部队抵达郑州的同一天,河南省军区抽调1000多名预备役部队基干力量,会同动员的4000名民兵部队连夜开往花园口。

郑州市人民武装部紧急调集1000多名民兵做好救灾准备。

7月5日,在郑州火车站集合完毕的20军以团为单位在黄河大堤沿线部署。

7月5日下午,上海计算机所超算厅再次完成了中长期天气预报演算。现在,7月14日的天气已经是准确率较高的10天内中期天气预报了,在这份天气预报上,郑州-洛阳的特大降雨依旧存在。准确地说,它的降雨量估计值比7月1日的天气预报更大了一点。

到7月6日,河南全省已集结的民兵超过了1万人。

7月7日,郑州火车站。

主席的专列在站台停下。

……

此次随专列来郑州的还有水利部傅部长、林正英副部长、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黄化云。

“主席,我们建议您把专列移到黄河南边,我们在邙山山顶附近停留。”省委书记潘福生说。

主席:“?”

“黄河是悬河,如果有洪峰经过水位则更高,邙山山顶是郑州市海拔最高的地方,

那里比较安全。”

“我到海拔最高的地方去了,全郑州的人也能到那里去吗?全河南的老百姓也能上去吗?”主席说,“我不躲到那里去,专列要停在能看得见黄河的地方。”

……

专列内。

主席有个习惯,每到一地,都要找当地的方志阅读,了解当地的历史变迁和地理地貌。这一次也不例外。直到午夜,主席还在查阅《河南通志》《汴京志》《龙门二十品碑帖》,在写了黄河泛滥内容的地方都折起书页,写上批注。

“这次我们全凭气象预报来做的应对措施,预报7到10天之后的天气,可能未必就有那么严重吧?”傅部长说。

主席:“宜生啊,天气这个事,我说了不算,你说了也不算,计算机说了算。”

林正英:“今年有一台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划归国家气象局使用,他们现在能够演算出15天之后的天气,而且比较准确。这次7月14至18日黄河中游有大范围降雨的预报,就是计算机得出来的结论。”

“鉴于人力和材料都已经提前做了集中,所以对于洪峰的预防性措施现在就可以开始行动,”黄委会主任黄华云布置任务,“解-放-军20军是河堤执勤的主力,20军的12个团分别看守的黄河大堤位置分别在这里……地方部队和基干民兵部队的位置在这里。郑州市抽调的5000多名机关干部、职工则协助基干民兵。”

“此次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来多大的洪峰,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而且不可改变:黄河大堤不能决堤。”黄华云说了黄委会的总目标。

“黄河既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旧中国连年征战、滥砍滥伐上游树木造成的一条危害人民的害河。”

主席最后发言。

“历史上黄河不知决口有多少次,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知造成多大的危害,现在到了我们手里,决不能再让它出乱子,要确保黄河的安全,确保黄河铁桥的安全。你们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不然,我是睡不好觉的。”

……

7月10日,济南军区26军进入河南-山东交界的兰考-聊城一带。两个军8万多名指战员、超过10万民兵和动员的干部、工人,静静等待黄河发威的那一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