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186章,不轻松的十四天

7月18日,花园口测得22300立方米/秒的黄河洪峰,前一天是21000。

20军59师指战员眼前的黄河像一条凶猛的巨龙,水位已接近花园口大堤的顶端,这大堤还是昨天经过了临时加高的。

7月17日,花园口大堤局部发生下陷,应该是此前几十年某次修缮大堤时夯得不够牢固,有一百来米长的堤岸下沉了0.5到1米。

防汛总指挥部一声令下,59师和当地军民在5小时之内,向大堤搬运了22000吨土麻袋和碎石,不但将下陷的大堤重新恢复了高度,还把这一段500米长的大堤重新加固了一次。

18日中午,郑州又来了一场夏季阵雨,虽然只持续了半小时不到,黄河水位没大涨,但由于降雨和刮风的因素,岸边的浪高多了。郑州铁路大桥昨天的水位是添着铁路钢梁,今天大约有三四十厘米的钢梁也泡在水里了。

三千米长的大桥有两千米钢梁就这么泡在水里、承受水流的冲击,原先压桥的车皮都悬了,因此17日铁道兵和郑州市民兵又往桥上人力搬运了上万个装满土的麻袋,一溜儿摆开压桥。

7月18日下午6时。

“水位降了!花园口水位降了!”

17日晚23时,花园口水位是海拔94.42米,18日中午12时是94.85米。下午4时水位回落到94.75米,下午6时是94.60米。

按气象预报,18日的这股洪峰是黄河洪水的最大值,这个洪峰安全通过花园口,那证明郑州到洛阳河段的安全有保证了。

……

7月19日。

东平-平阴-阳谷上空,总理的专机在这里绕了三次,每次都有一段航线是沿着黄河飞的。仔细察看了黄河山东段的防汛情况,总理专机才降落在济南。

“昨天,黄河最大洪峰安全通过了花园口,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可以说安然渡过了洪灾,”总理说,“洪水过境河南,就要到你们山东。河南不能出事,山东也不能出事,我们要全程看管,一直把这个瘟神送进渤海为止。”

赵建明:“我们全省调集了75万干部、工人、农民,在26军和省军区部队的协助下,对全省的黄河大堤进行了加固,对东平湖滞洪区湖堤做了检查,东平湖的第二滞洪区内的群众提前做了疏散,省军区已在第二滞洪区正对的湖堤埋设了炸药。”

总理:“河南省最后没有使用长垣县的分洪区,保下了那里的200万亩耕地和11万幢房屋。东平湖的第二滞洪区内,耕地面积和房屋数量比长垣县还多。中央的意见是:坚持到底,既不能让洪水肆虐山东,也要保下东平县来年的生计。”

……

东平湖曾是梁山泊的一部分,北段在陈山口与黄河相连。在黄河发大水的时候,黄河水可以倒流入东平湖,储存一部分洪水,减轻黄河压力。

除了东平湖的蓄水能力,建国后经过地形勘察,还在东平县划定了一大片低地作为第二滞洪区,一旦东平湖也存不完黄河的过量洪峰,就炸开大堤,让第二泄洪区再存一部分黄河洪水。

但是……这一大片低地,几乎就是山东省东平县的主要农耕区域。

原来的历史上,1958年黄河洪水来得太急,为保下游的济南、滨州,不得已炸开了大堤,东平湖第二泄洪区启用,然后1959年东平县撤编了,成了平阴县的一部分。

因为被洪水淹没的是东平县的精华地带,一下子全部被淹,此后数年几十万人都靠国家救济粮吃饭、投靠隔壁平阴县借他们提供的房子住,那干脆直接把东平县并入平阴县算了。

……

东明县,高村水文站。

“六十二点八米!老天爷这是发疯了吗?”水文站值班员终于看清楚了水位高程,吓得回屋时还在大叫大嚷,“民国二十二年都比这差老远呢!”

“老李,1933年你就在这儿了?”

“当然,我就在高村。不用看仪器,33年洪水就只到那儿,”老李用手指着黄河边的一处小坡做参照物,“今年的洪水比当年大多少?”

“好像和33年差不多,但水位怎么就涨得这么高呢?”

……

“高村水文站昨天晚上报告,水位达到了62.8米,前所未有的数字,”黄委会山东河务局向总理报告,“今年黄河水量和洪峰流量,都和有水文记载以来的1933年大洪水相似,但是以前历年大洪水到不了东明县高村就要发生决口,因而高村从来没见过这么高的水位。”

总理:“今天是7月21日,这股洪峰在山东境内要流好几天,27到28日进入渤海。这一个星期就是考验你们的关键时刻。”

赵建明:“胜利油田刚刚向我们报告,油田区域附近的黄河入海河道已经加固加高完毕,油田职工正驾驶着所有汽车和可用的工程机械,参与到了从张盖到滨州河段的加固和加高工程中。”

“26军负责的聊城河段已按最大洪峰量做了加高加固,目前

正和当地军民一道严防黄河大堤。”

总理面前的山东省地图像是在进行一场大战役,沿着黄河插满了小旗子,有的代表野战军,有的代表省军区部队,有的代表民兵和动员的工人农民。

河南兰考到聊城主力是26军,从聊城到济南是山东省军区部队,从济南到滨州是一个高炮师和空军地空导弹旅派出的数百名战士,从滨州到黄河入海口是胜利油田职工和滨州预备役师。

以部队为主力骨干,山东的75万干部、工人、农民对黄河来了一次人海战术,就是要把黄河关在河道里让它乖乖出海。

……

郑州。

7月19、20日,流经花园口的水量持续下降,到21日已经是19700立方米/秒,虽然还是平时黄河水量的好几倍,但黄河大堤既然扛过了22000的洪峰,在几十万人的严防死守下,正在弱化的黄河洪流已经不是河南的大患了。

“主席,你在黄河边上,我也在黄河边上,我前面三千米是济西黄河大堤,我身后就是济南市。”

总理接通了从济南到郑州主席专列的电话。

“对黄河洪水的总决战,现在打完了第一阶段,”主席说,“第二阶段,就要看你们山东战场了。”

总理:“山东的同志们已经与敌人的先头部队交火了,我们在东平湖阻击了敌人,但是主力大决战还在后头。”

……

孙口黄河大堤。

按时间算,现在过孙口的洪峰是7月17日经过花园口的那一股。

黄河愈往下游,水量会增加,但是黄河河道也会稍微变宽。不过,总有一些河段,宽度并没有比河南段大多少,这些河段就是最考验黄河大堤的牢固程度和通过能力的时候。

这里有一个内凹的浅u形曲段,这意味着黄河水会猛烈冲击这里的大堤,大洪峰经过的时候,最容易溃坝。

空降兵第一师三团的二十辆旧卡车就沉在这里。装满碎石的卡车开进黄河里,又用钢索串起来防止其中一辆两辆被冲走,这就在大堤内侧又增加了一道防止水流冲击的屏障。

大堤上满是空降兵、民兵战士,人人铁锹不离手,警惕地注视着黄河浪一下、一下地拍打着汽车阵列。

东平湖陈山口。

7月17日的洪峰经过陈山口时,水闸打开,黄河水沿着口子倒流入东平湖。

虽然宋朝时这里是八百里梁山泊,但现在的东平湖只是个一百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米的中型湖泊。它只在21、22、23日三天开闸滞留黄河水,对应花园口7月17、18、19三天的洪峰。之后东平湖就满了,除非决定炸开第二滞洪区,否则24日起东平湖的使命就结束了。

……

7月23日,黄河洪峰进入济南。

黄河济南段的北店子,河道窄、弯道多,河床高、堤防矮,是黄河山东段的一处薄弱点。然而,北店子黄河大堤的右岸就是济南,左岸则是齐河县古城。

从7月10日到7月20日,山东省军区部队与超过10万的济南居民,把北店子黄河大堤的左岸、右岸都加高了两米,河流弯道易受冲击的地方,则在大堤内侧插入铁板、水泥板,甚至村民家里的门板。

即便这样,7月24日还是出现了一次意外情况。这一天,黄河中出现了一棵上游漂下来的长度超过10米的大柳树,在洪峰的裹挟下猛烈撞击北店子黄河大堤的右岸。堤岸用来防护的门板都被撞松、冲走了几块。

10分钟后,沿背河巡逻的巡查队发现了大堤一处渗水点,已经浸湿了一片草丛。巡查队飞速跑上大堤报告,接着又用对讲机报告济南的指挥部。

大堤上三名年轻人腰间拴上麻绳,沉到汹涌的黄河水里,在门板被大柳树撞飞的那一段大堤反复摸索,终于找到了碗口大小的漏洞,万幸的是洞口还没有塌陷,他们塞上柳枕,墩上几麻袋土,总算是排除了一次可能发生的管涌险情。

7月25日晚上10点,洪峰接近滨州。

夜晚是最难熬的时刻,防守面积大,视线又不好——大堤上没有电。绝大部分工段都是用汽灯照明。相隔几十米放一盏,亮度还行,但常常因风刮雨淋而熄灭。

黄河附近所有村庄的壮劳力都上了大堤,各村的老幼晚上也睡不好,每两三户人家就要安排一个老人守夜,万一黄河决堤了还能招呼全村人立刻转移。

……

“郑州段黄河水位继续回落;伊、洛、沁河和三门峡干流区间降雨基本停止,未来7天不会再有强降水;郑州-开封一带26日至30日为晴天,31日有阵雨;山东地区7月27日有局部小雨,28至30日为晴天。只要洪峰顺利入渤海,我们这一关就过去了。”

涂长旺向水利部报告未来几天的情况。

傅作义:“谢谢你,涂局长。这一次的黄河大水,气象预报台立下了首功。”

山东方面一步一人,盯着黄河洪峰入海,现在已经过了油田,几个

小时之后,第一股洪水就会奔入渤海。

7月26日晚,胜利油田。

以张盖的油田总部为中心,胜利油田现在有了一片铁塔与磕头机组成的森林。

就现在的中国国内,胜利油田的石油产量占了总产量的一半。如果胜利油田被洪水冲毁,第二年国家可能就要多进口很多石油。

正因为如此,胜利油田所在区域的黄河大堤是最早加固的,用的材料也最坚实,粗钢筋、钢管、大面积的钢板,甚至还有速凝水泥,全都招呼到了黄河大堤上。

油田的载重卡车基本都调去运输加固大堤的材料了,但油田的磕头机还在持续抽油,源源不断地供应山东乃至河北的石化工厂。

利用高大的钻井塔,油田工人组织了好几个瞭望点,昼夜不停地用望远镜监视河面,从全局掌握黄河洪峰入海的情况。

“洪水已经到了汀罗。”钻井塔的瞭望报告。

“汀罗正常。”“河口区正常!”

洪水到了河口,这里没有大堤了,但也不用人管了。

黄河口是一大片的沼泽湿地,也是一片面积在不断增加的土地。黄河水在这里散开、浸漫,泥沙逐渐沉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上百平方公里的海域变成沼泽,沼泽再变成陆地。

7月27日晨,第一个洪峰入海,1958年的黄河抗洪,准备期10天,抗洪14天,现在进入收官阶段。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