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220章,我们有良好的商业信誉

天眼一号的返回舱成功回收时,钱学森在导弹试验基地,发射的不是卫星,而是东风-3的高弹道试验弹。

这是中国制造过的最重的弹道导弹/火箭,发射的这一枚弹重量是83吨,一级的发动机推力120吨。在正常状态下,东风-3携带一枚2.5吨的弹头,最大射程5500公里,这个射程……略有点尴尬,向东只能打到阿拉斯加,部署在新疆向西可以打到巴黎。

直接攻击美国本土,那得东风-5出来才行了。

因此在东风-3立项时,就确认这种导弹不会装备太多,象征性生产几枚而已,主要目的是搞出一种发射1.4吨以下的中小型卫星的廉价运载火箭,其次就是这个120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火箭发动机。

这个发动机设计得很完善,比冲也还可以,如果可靠性高,那么用它做2.25米直径的助推器,今后捆绑式运载火箭设计就很好搞。

“5,4,3,2,1,发射!”

东风-3从发射架竖直上升,不断上升。飞到30公里高还几乎是垂直的,到60公里高度,也没有偏转多少角度。

——这次试射是高弹道试射。

导弹是完全按照5500公里射程来制造的,但是发射的时候让这个抛物线尽量往高了画,最后弹头落点离发射基地只有2200公里。

高弹道测试的好处是不用真找5500公里的试验场来做,对火箭射程的检测也基本靠谱,唯一的差别就是弹头再入大气层时,因为是直扎下来的,在大气中飞行的距离偏短,而真·5500公里射程的导弹,弹头划过大气层时的发热会更剧烈一些。

28分钟后,新疆西部阿克苏地区天上掉下一颗流星,在高中拖着火焰,大约到万米高空的时候稍微降速,然后砸在沙漠里。

“东风-3第一次高弹道飞行测试成功,火箭两级发动机工作正常,飞行轨迹正常,弹头再入大气层正常。”

钱学森把这次试验的结果回报北京,“弹头落点距离预定弹着点偏差是1550米,这可能是初次进行高弹道试射,参数没有完全校准的原因,下一次高弹道试射,我们还有一次机会进行调整……”

……

北京。

钱学森从乌梁素海发回的报告聂帅看了,唐华还没看。

这一天唐华都在西郊某机场的一个大型临时机库里面,研究被基本拼装起来的u-2侦察机。

摔在玉米地里的u-2机身蒙皮不但碎成了块,表面还凹凸不平,但拼装人员尽量不重新把蒙皮掰平,而是找准碎块应该呆的位置之后就让它在那里保持原样。

在机库一角,电子信息工业局和总参通信部的几名同志围着一张长条桌,上面摆放的是u-2的通信设备和电子对抗设备。

唐华此时在机库另一角,和陆孝彭、黄志千、屠基达、吴大观等人观察u-2的发动机。

“真是意想不到,”陆孝彭说,“我之前以为,u-2能飞到两万四千多米,它的发动机一定厉害得不得了,怎么说也比我们先进一两代吧。但看这台发动机的样子,并不是这样。”

“这台……普&惠公司的j75发动机是吧,轴流式涡喷发动机,看它的涡轮组合,压缩比也没有高到我们不可理解的程度,”屠基达说,“我感觉和奥林巴斯102是同一代的技术水平,它不比奥林巴斯102先进多少,最多也就改进提升了一点点吧。”

陆孝彭:“而且它只装了一台发动机,单发动机的侦察机敢深入中苏境内搞战略侦察,这美国人也真敢干。”

成飞、沈飞的几个航空专家围着发动机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j75不是黑科技,顶多是它的可靠性可能比较高。那么,u-2飞24000米的黑科技到底在哪呢?

唐华:“老陆,你们身上也有超高空飞行器的研究项目,所以不但要研究它的发动机,还要看看这种飞机的整体设计,尤其是机身气动布局,这种飞机的秘密可能就在机身上面。”

……

陆孝彭和几个航空总体设计人员离开j75发动机,到机库正中看u-2的机身。

“留里卡·梅福季同志,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设计的两款小型喷气发动机都非常好,”唐华对从莫斯科来北京研究u-2的苏联专家梅福季说,“推重比和油耗都超出了我的预期。”

梅福季:“这是我们的专长……但是,既然性能超出了预期,那么为什么紧接着又提议开始研制下一代的小型涡扇?”

莫斯科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院花了三年时间研究小型涡喷,在这个时代,对于小型涡喷发动机,三年的研制周期已经比较长了。

但是小型涡喷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用a型小涡喷替换原先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后,鹰击-2反舰导弹的飞行速度从0.85马赫略降低到0.8马赫,射程从42公里增加到85公里,这导弹现在叫做鹰击-3。

鹰击-4反舰导弹和长剑-2巡航导弹是两个近亲,一个

反舰一个对陆攻击,这种导弹比鹰击-2/3大50%,但射程是300公里,在这个时代,已经超出了很多国家海空军将领对“战术导弹”这个概念的认知。

“采用b型涡喷的巡航导弹射程是300公里,”唐华说,“其实还远不到这种弹型的射程极限,下一代的巡航导弹如果射程能达到600公里,那么海军和空军在使用这种导弹时就方便多了。”

梅福季:“好像你在上次说过,防区外发射的概念。不过p-5导弹同样也是防区外发射。p-5还能飞超音速。”

唐华:“可是在飞机或者军舰上,装一枚p-5的空间几乎可以装填6枚长剑-2……”

……

u-2机身旁边。

“机身结构所用的材料这么细。”“机翼承力结构框架也很细,美国人这是把飞机的结构余量减少到了最低水平。”

“驾驶舱也特别狭窄……”

陆孝彭等几人观察u-2得出很多结论。

“u-2采用大型平直机翼,美国人是这样来解决飞行不稳定的问题的,”黄志千说,“它的垂尾很高,面积很大,然后机翼左右有两个长圆筒,这些都是能增加它平飞时的稳定性的设计。再加上灵敏的操舵控制系统。”

陆孝彭:“我想让工业部门分析一下u-2的机身结构材料,如果我们能造出它的这种材料,那么成飞也可以搞出这种飞机来。”

……

“老李,你发现了什么没有?”

唐华和李强在u-2残骸旁边,唐华伸出右手食指摩擦了一下u-2的蒙皮外覆盖的油漆。

李强:“我刚才已经发现了,这飞机外面的油漆有门道。”

“非常厚,比一般的航空器外表油漆厚得多,要知道,这是一架对减重要求十分苛刻的飞机,它却涂这么厚的一层油漆。再看油漆的材质,很明显里面有氧化铁的成分。”

唐华找到一块蒙皮残片的边缘,表面的黑漆看起来不只是很厚,配方也大不一样。

李强:“唐部长,看来前几个月你猜的没错。铁氧成分的隐身涂层。”

雷达探测u-2的时候,有效探测距离急剧下降,这不但引起了空军和航空工业局的兴趣,也引起了电子信息工业局几个雷达所的注意。唐华在去年底先抛出一个假设:美国的这种飞机可能在表面涂覆一层含有氧化铁成分的涂层,雷达波照射在飞机上,能够穿透涂层,但是会被涂料中的氧化铁成分严重衰减。雷达波一进一出,在涂层中能量衰减率就比较可观了。

李强:“氧化铁粉调入机身蒙皮的涂料中,均匀涂抹,如果全机上下所有的裸露表面都有隐身涂层的话,那么我们的飞机也能对雷达有一定的欺骗作用了。”

“等一下等一下,”唐华拽回李强的思路,“如何设计我们自己的隐身飞机,是那边那几个人的工作,我们得考虑,我们制造的雷达能不能让这种氧化铁隐身涂层重新回到没有效果的状态。”

李强:?

唐华:“氧化铁对某个波段的雷达波具有最大吸收峰,但对不在这个最优波段范围内的雷达波照过来的时候,它的吸能效应就没那么强了。”

李强:“所以,我们是应该测试一下,以氧化铁做基质的、这种厚度的涂层,对哪种波段的雷达吸收效果最好,对哪种波段的雷达吸收效果最不好?”

唐华:“是啊。恐怕我们得复制这种涂料的配方,然后在我们自己的某种飞机上刷漆,做几个测试。另外就是,除了氧化铁,还有氧化铝或者说陶瓷微粒、钛氧化物……这些配方,我们可能都要试一试。”

……

中南海。

“此次对缅甸的访问,基本拿到了我们想要的东西,领空通过秘密协定。在中国需要时,缅甸向我们开放缅北和缅西北领空。哼,其实就他们那筛子一样的防空雷达网,其实我们不跟他们打招呼,保山和丽江起飞飞机越境飞到印度东部,他们也未必能发现。”

彭老总从缅甸归来,做访问成果的汇报。

主席:“不打招呼那就是偷越缅甸领空了,今后在外交方面会有被动,我们不给别国落下这种口实。为此和缅甸签署协议,用一些条件做交换,对以后的外交工作是有好处的。”

彭总:“交换条件是老项主谈的,我开口说话少。不过,吴努一开口就提出要中国援助他几套防空导弹,呵,想象力太过于丰富了。防空导弹这种东西,他们会玩吗。”

“所以我们还是要划好底线,他们开口要东西,我们就和他还价,”总理说,“外交谈判的正常状态嘛。防空导弹,最先进的型号我们是不给的,但一些旧型号我们是可以对外提供了,只是缅甸现在拿给我们的好处,还交换不了防空导弹而已。”

……

吉隆坡。

鉴于做不成阴阳人了,赫脱只能和陈老总就事论事,想办法消除中美现在剑拔弩张的局面。

1949年以来,中美积累的冤仇,好像……还挺大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