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四十七章,两弹一星到两弹一艇

72机械厂终于把53-39鱼雷仿制出来了。

53-39鱼雷,前一个数字表示鱼雷口径533毫米,后一个数字表示它1939年定型,大约在1940年批量生产。

这是一种热动力直航鱼雷,定深航行,只能反舰,不能反潜。

9年的时间搞出来个这个……还行吧,可以理解。

唐华去874厂不是去拍桌子骂娘的,这两个厂从一片荒地开始建设,9年仿制成功533毫米鱼雷,这个速度其实不算慢。想想这俩厂总投资1.05亿人民币,其中包含5400万卢布外汇,就可知道鱼雷制造的难度。

另一件事是,874厂在鱼-1(53-39鱼雷)的仿制工作进入收尾的时候,就按指令开始预研鱼-2双平面反潜/反舰线导鱼雷。

鱼-2大概等于热动力的mk37-1,或者像是双平面自导的53-39。

现在美国攻击型核潜艇已经用上了mk37/mk37-1电动鱼雷,这种鱼雷能打潜航中的潜艇,但是最高航速只有26节,打水面航行的军舰可能会追不上。所以美国核潜艇在装mk37的同时,还得装一些二战时的mk14直航式鱼雷用来反舰。

在874机械厂,唐华看到了鱼-2鱼雷的第一枚样雷。

“动力系统、推进系统在我们厂的实验室完成了高水压环境工作测试,但是还没有试过在海上做航行测试。”874厂厂长杨汉简单说了鱼-2现在的状态,“海军的三亚-北部湾鱼雷试验场下半年启用,鱼雷样雷到时候就可以做大深度航行测试了。”

唐华:“鱼-2雷体本身的大深度耐压性能可能相对简单一些,导引头在大深度下能否正常工作才是难点。刘工,导引头分系统现在到什么状态了?”

自导系统主任工程师刘玉:“完成了总体设计,但其中的一些专用部件,还在等待各工厂交付零件。”

唐华:“你们把导引头做一个模型出来,雷头壳体、耐压部件、非耐压的油/液腔什么的都做上去。里面没有芯片没有电路不要紧,先把能装上去的东西装好,然后接到雷体身上,一起做大深度航行试验。”

……

鱼-2预定服役时间点是1966年,如果研制流程翻车,服役时间节点延迟,就会很尴尬——这可能意味着国产第一艘核潜艇交付海军的时候,只能用无制导的直航鱼雷。

核潜艇那边的情况是这样的:

船舶设计院分出一个彭士禄打头的核动力团队,这群年轻人长住在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兰州核动力所,两年没挪窝。原子能院对海军核动力计划的支持度也非常高,在唐华屡屡“干涉”,提高核潜艇反应堆的技术参数和标准要求的情况下,核潜艇反应堆的陆上模拟堆仍然完成了设计,现在正在施工,快的话1962年就能完工启动了。

这个反应堆是压水堆,采用20%的中等浓度浓缩铀,输出功率……大概能让5000多吨的潜艇在水下跑出30节的航速,或者让8000~10000吨的潜艇跑出20多节的航速。

按照核潜艇项目的流程,陆上模拟堆正常启动时,武汉开铺第一艘核潜艇的龙骨;陆上模拟堆完成长期运行和24小时满功率运行测试,第一艘核潜艇就安装反应堆。

如果1962年核潜艇模拟堆完工运行的话,核潜艇出来也没几年了。

……

兰州。

甘肃省省会,曾是丝绸之路的主要交通枢纽,现在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盛产牛肉面、酿皮子、浆水面、千层牛肉饼、千层饼核弹(已绝版)、钚、氚、反应堆。

1960年“梼杌”试爆,唐华去新疆时路过兰州,不过没下车。这次算第一次在兰州停留。

“听说你从59年到现在,两年没出过兰州?”

在中科院原子能研究院兰州所,唐华见到了彭士禄。

彭士禄父亲是澎湃,四岁父母就都不在了,他到哪里,哪里就是家,在兰州两年倒也是没有过年回家的概念,但连兰州所都不出,这可就太宅了。

“唐部长,实不相瞒,甘肃这个地方,可值得出去逛的地方着实不多,所以就省略掉了。原子能研究院兰州所挺好,院内也够大,可以呆得住。”

彭士禄是广东汕尾人,在他看来,西北大戈壁实在是太干太单调了,兰州和兰州郊区都没什么好逛的地方。

唐华:“玛莎工作调动过来了吧?”

“调动过来了,也在兰州我们院里工作。”

唐华凑过去低声对彭士禄说:“彭大胆啊,你工作拼一点没事,但是不该在夫人面前说她的地位排第三。至少你也要说排第二位嘛。”

……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一个周末的早晨,彭士禄起床之后在床上发愣,夫人问他在想啥,他说:“我在想我的第一夫人。”

玛莎说:“我吗?”

彭士禄说:“不,我的第一夫人是核潜艇。”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