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三十六章,NASA的同行,你们错了

美国娱记罗尔斯和摄影师在北京珠市口-琉璃厂一带漫步。

猫王的日常拍摄过了,这也不能天天拍,在传说中的唐华回来看猫王之前,来北京的这六名娱记暂时没事。申请了在北京市范围内的活动通行证之后,这几个人就可以出来逛街。

这是1949年以来,第一次有美国人,用肩扛式摄像机、不受限制地拍摄北京的大街小巷。

1949年以前……也没有。那时候还没有摄像机和录像带,不过倒是有一些电影胶片的记录片。

“这就是四合院。这是中国北方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北京的四合院是最典型的。从六百年前起,北京就是中国的首都,一个个的四合院就是北京民居的基本单元。”

“四合院……到处都是。联排的四合院之间的道路很狭窄,我敢打赌汽车是进不来的。但是还好,比较干净整洁。”

“刚才我们在大街看见了潮水一般的自行车流,这些上班的人群都是从这一片四合院的小区涌出来的,可以想象,这些小院落的住户相当拥挤,住在这里的一定是北京的下层平民。”

(罗尔斯说话间,农业部发展规划司长推自行车从一个大杂院里出来,从他身后擦过,匆奔向农业部大楼)

在珠市口琉璃厂逛了半天,罗尔斯和摄影师都累了。他们觉得四合院意思已经不大,想看新的东西。

现在北京……还真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四合院(大杂院),赫鲁晓夫楼的小区才出现没几年,要全部取代两三百万人的住房还早。

当后世的北京四合院只剩一小撮保留地的时候,歪果仁全涌来拍“北京落后的标志”。至于现在,大杂院是北京的事实存在,不算阴间滤镜。

实际上,现在审美疲劳的罗尔斯倒是想拍点新玩意。

从琉璃厂到前门,从前门进入天安门广场,看到故宫,走到中南海被警卫轰走,再走到西单。

“嘿!西蒙斯!你在哪?”

罗尔斯掏出北京外事办租借给他的手机,拨打西蒙斯的电话。

“我在昌平呢!在监狱采访!汤姆?帕克在这里筛沙子!有什么事吗?”

罗尔斯:“我在西单,你一定没有来过西单,对吗?”

西蒙斯:“没去过那。”

“那你该来看看,这里有好玩的东西。”

……

罗尔斯和西蒙斯两拨人在西单会聚到了一起。面前的五层大楼是西单商场,旁边是电影院,商场正脸做成了一块电视墙。电影院门前也有一个电视墙。

鉴于纽约时代广场现在还没出现电视墙这种科技玩意,罗尔斯和西蒙斯在西单门口发了很久的呆。

两块电视屏幕都在播放泰国曼谷亚运会的比赛。商场的大号屏幕在直播亚运会足球赛决赛,电影院稍小的屏幕在直播射击比赛。

天气冷飕飕的,还是工作日,但西单广场上还是有那么十几个老头十几个老太,有的还带着孙子孙女,在广场驻足观看比赛。

“中国是世界射击运动的大国,但并不是世界级的足球大国。”西蒙斯说了一句。

罗尔斯:“但这是亚运会,中国队是毫无争议的亚洲一流强队。”

“比赛继续进行。高丰文把球抢了过来,中国队重新进攻。”

“高丰文把球传给了戚务生,戚务生向前进攻,朝鲜队对他进行拦截。戚务生和徐根宝完成了一个漂亮的二过一配合!现在中国队已经攻到了前场。”

“前锋陈家根向前穿插,徐根宝一个斜传,陈家根拿到了球,射门!球被朝鲜队挡出了底线,角球。”

“这可能是全场比赛最后一次进攻了,中国队6名队员在禁区内和禁区边缘。”

“现在戚务生开出了角球,大脚吊入进去,头球!徐根宝顶到了球!球进了!中国队以2:0领先!现在离比赛结束还有2分钟,中国队2:0的优势,胜利已经在中国队前方了!”

……

曼谷亚运会成了中国队和日本队争霸的舞台。

其实上一届的印尼亚运会,金牌榜就是日本队第一、中国队第二,但那时候中国队的金牌数和日本差距还比较大。时隔四年,曼谷亚运会上,中国队和日本在金牌榜上的位置不断交替换位,一会儿日本第一、一会儿中国第一。

男足获得亚运会冠军,让中国队在今天比赛日程结束的时候,金牌榜暂时领先,不过领先优势只有1枚。

和1962年一样,男足也是世界杯被朝鲜淘汰,转身就在亚运会上夺冠,而且两次亚运会夺冠都是打败了朝鲜队。不知道1970世界杯是不是还是这个套路,如果连续三届都如此,那可就成梗了。

剩下3天的比赛里,中国队的优势项目减少,结果日本赶了上来,以57:56的金牌数之比,日本保住了金牌榜第一的地位。

其实中国人在本届亚运会上最期盼的不是任何一个比赛项目,而是闭幕式。

闭幕式上会宣布1970年亚运会的举办城市。

“经亚洲运动会联合会投票决定,将1970年第六届亚洲运动会的举办权交给——”

亚洲运动会联合会主席在闭幕式上宣布:

“中国北京!”

……

贺老总从曼谷市长手中接过1970年亚运会的举办文书、钥匙时,唐华在坐着火车从哈尔滨往南返回,钱学森坐上伊尔-62直飞莫斯科。

载人登月工程的三个主设计单位,钱学森是领导者——项目技术总监,他负责协调三个设计单位、7个主要工厂的进度,也负责和okb-1米申、okb-52切洛勉进行沟通。

不过这一次钱学森去莫斯科,得与米高扬主席沟通。

“钱学森同志,”米高扬说,“米申和切洛勉都表示了不满,火箭生产的进度被您再度调慢了,现在的生产速度,苏联工厂被调整成了半年生产一枚n-3火箭。”

钱学森:“是179天,差不多半年吧。这是任新民副主任在苏联的主要生产厂和测试工厂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我看过他的报告之后,认为任新民副主任的结论十分正确,应当贯彻执行。”

米高扬:“那么中国生产n-3,哦,长征-15的速度还是原来那样吗?”

钱学森:“不,也下调到了14个月一枚。”

米高扬:“如果这样,68和69年这关键的两年,我们登月工程的阶段性发射任务是不是会变得更漫长?”

钱学森:“并不会慢多少。在载人登月之前,我们一共要发射5或者6枚阶段性试验火箭、试验飞船,正式登月的时间最快可在1969年的6月,有可能领先美国。但这是建立在所有的阶段性试射全部成功的基础上的。如果有一次失败,整个项目就会因为技术性检测和改进而耽搁10个月的时间,这可是浪费了足两个阶段试射周期。”

米高扬:“我记得您上次说过,美国最有可能发射飞船进行载人登月的时间是1969年7月,但也不排除他们挖掘潜力、加快进度的可能。”

钱学森:“美国还有潜力可挖,但我认为,挖掘潜力加快进度是以提高发射风险为代价的。当前n-3/长征-15的整体可靠度是90%,…..…当然这不是说他发射10枚平均要失败一枚,但总之这个数字越接近100%越好。我认为,要让整个项目变得稳妥,需要让n-3/长征-15的整体可靠度达到96%。”

米高扬:“所以这就是你放慢了中国和苏联各自的火箭生产计划的原因?”

钱学森:“不是简单的进度放慢,而是在生产过程中插入了很多质量管理、质量检测的环节,重新调整了火箭测试工厂的工作流程,让生产的每一步都有章可循。米高扬主席,我们现在讨论的不是一枚小火箭,而是一枚三千多吨的火箭,这相当于把一艘驱逐舰射上太空。”

钱学森和米高扬的讨论,其实是钱学森对苏联高层的一次游说。

苏联高层不愿意放弃和美国抢第一的念头,但中国主席和刘主席都表示,载人登月的目标是只要不比美国晚太多,把航天员送上月球,就是胜利。最关键的是载人登月计划中不能有航天员牺牲,最好是也不炸火箭。

任新民现在常驻苏联,在五个工厂之间来回跑,负责在苏联落实长征-15的生产设施、生产工艺、人员培训。在这些工作当中,他逐渐感觉到苏联航天工业有的工作还是比较糙,相反是中国的生产流程更为精细。根据96%可靠度的要求,任新民就调慢了苏联的火箭生产频率。

不过okb-1米申、okb-52切洛勉对任新民的这一改动是不太高兴的,要摆平这两个人,就需要摆平米高扬,这件事如果唐华不出马的话,就由钱学森解决。

钱学森:“美国人在今年2月首次曝光了他们的土星-5号巨型运载火箭的画面,但现在已经12月底了,美国人任然没有试射他们的第一枚土星-5,这说明美国也在遵循一套复杂而有效的地面测试-试射流程,即使中国和苏联在后面追赶,他们也不会做太大的调整。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重要的是自己不能乱,如果因为火箭和飞船的工艺品控出现了问题导致发射失败,那就是欲速则不达了。”

………

北京。

“埃尔维斯!”

唐华回到北京,就快到圣诞节了。在戒毒医院的病房区,唐华第一次见到猫王。

此时的猫王戒断反应消除已经2个月了,看起来还行,甚至还胖了一点。

“哦,西蒙斯记者你好,罗尔斯记者你好,”唐华又说,“我在外地出差的时候就看过你们二位录制的节目。”

“啊,哦,唐先生,你好,”两个记者回应。

“唐先生,您能描述一下您的工作吗?我们想知道您为什么这么忙。”

唐华:“我呀,最近在想办法把人送上月球。”

两个记者,以及记者后面的摄影师,全都目光呆滞、脑子死机状态。

这么刺激的啊?咱们不是应该讨论一下流行音乐和摇滚么?这个又好玩又不敏感,结果您倒好,一上来就说本职工作?

“唐,唐先生,”罗尔斯问,“那么中国的登月飞船是正在制造吗?”

唐华:“保密。但这确实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中间充满了危险和陷阱。…..…我们还是来说美国的登月吧,上周我看到了abc的电视节目,说美国的登月飞船要开始测试了。”

罗尔斯:“对,阿波罗-1号,我记得应该是的。”

唐华:“基于我们现在的研究和认识,我想我应该对美国的同行发出警告。飞船发射前在载人指令舱里灌注1个标准大气压的纯氧是极端危险的行为,这可能会让飞船乃至整个运载火箭遭受灾难性的损失。”

…..…

唐华像是把心里话憋了很久似的,把信息传达了出去。

这话不但唐华憋了很久,而且在憋话的时候,专门找总理和刘主席确认过能不能说这话。

“总理,现在我了解到的情况,美国的载人登月计划,他们可能在一个技术路线上走错了,如果一直不纠正,很可能会让美国在火箭试射和飞船试飞的时候牺牲航天员。”

“我在犹豫,是憋着不说,等着他们犯错误,还是指出他们的技术路线走错了。”

总理:思考中…..…

刘主席:“是个什么样的技术错误?”

唐华:“美国人的飞船在地面,吊上火箭尖端的时候,舱内是1个标准大气压的纯氧;火箭点火起飞,舱内的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自然降低,当舱内气压降低到0.3个标准大气压的时候启动气密系统,保持0.3个大气压的纯氧环境。”

“这样,在火箭从发射到升上9000米高空这段时间里,飞船载人的指令舱是氧气分压非常高的纯氧环境,很危险,一个小火星就可能让整个飞船烧起来,航天员在里面不死也是重伤。”

刘主席也不说话了,眼睛看向总理…..…

总理:“你上次是说,美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实际上是领先我们好几个月的,对吗?”

唐华:“是的。”

刘主席:“……应该把这个信息说出来,这是个和平的竞赛,不是你死我活的战争。至于他们听不听你的意见,我们都可以问心无愧。”

……

哥伦比亚特区,nasa航天中心区。

nasa一帮工程师、连同局长詹姆斯?韦伯一起在看电视台娱乐频道“猫王在中国”系列节目的录像。

看猫王不为别的,就为唐华在节目里说的这一句话。

“怎么办?”

工程师洛夫莱特问。

“这是个圈套。”詹姆斯?韦伯说。

“可是我们的测试人员和航天员都对此表示过担心。”

“我说了这是个圈套奥!你们想一想,把指令舱的大气配比和环境全部更换,要花多少时间修改设计?设计好了要花多少时间重新测试?”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