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九十二章,民航与大飞机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开饭了。”

“唉,清华、莫斯科大学所有的学生都兴高采烈,只有你整天郁郁不乐。看来全世界只有你担心朗道。不过这也正常,你手下就他这一个铲屎官。”

唐华把盛着猫食的浅碗放在这只叫爱因斯坦的黑猫面前,爱因斯坦只是无精打采地瞟了一眼猫食,眼睛还是盯着电视。

电视在直播太原航天发射中心的实况。发射指挥中心倒计时到0,长征-3k4f喷吐火焰腾空而起,在初秋晴朗的天空划出一道闪光的航迹,火箭钻出大气层,飞向太空,飞向苍穹一号+朗道实验室的空间站组合体。

“到现在,长征-3k4f的发射宣告胜利完成,神舟飞船已经顺利入轨,预计将在6小时之后与空间站对接。”中央电视台的播报。

“现在,世界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进入了太空。朗道也是第一个搭乘宇宙飞船升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将在空间站停留31天,在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空间实验室进行有关凝聚态物理的一系列实验。”莫斯科电视台的报道。

“中国与苏联将世界最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送入了太空。朗道是一名物理学家而不是专业宇航员,而且朗道已经60岁了,是至今为止进入太空的年龄最大的人类。这显示中国对其载人飞船和空间站的可靠性、飞行平稳性拥有绝对的信心。”法国的报道。

“唐华慷慨地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纪录让给了朗道。……列夫 朗道现在已成为全世界物理学界人士羡慕嫉妒的对象。”

……

咳!

唐华关掉电视,爱因斯坦总算低头开始吃东西了。

爱因斯坦还是爱因斯坦,汤姆现在已经是汤姆ii世,还是大橘猫,但不是几年前那只。3岁的汤姆ii世身强力壮,总是欺负13岁的爱因斯坦,不像以前打得势均力敌。

朗道的量子物理学是噩梦级的课程,他编的教材本来已经非常艰深了,讲课的时候还经常即兴发挥,量子力学的最新成果理论在黑板上一大片一大片地写,有时候翻译都跟不上他的手速。而且讲着讲着会跳过很多“他觉得”显而易见可以完成推导的步骤。

一个学期下来,少数能跟上他的思路的学生会觉得物理学真奇妙,大多数学生就是一路跌跌撞撞上完这课的。

不过,至少这个学期,清华物理系学生是不用受折磨了。

但是,这个学期物理系大一必修的《普通物理学》,来了一位新老师。

“同学们好。”

从美国回中国做学术交流的杨振宁站在讲台上,面对清华学生微笑。

……

国家计委。

“8月30号下线的波音公司巨型客机,应该要在9月份首飞了。”

“这个叫波音747的客机,最大起飞重量有330吨,三排座位两个两过道,有360个座位,航程超过一万公里。这个起飞重量几乎是伊尔-62的两倍。”

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召开国产大型航空器发展会议,第五机械工业局(航空工业局)局长周洪波先说世界客机的发展情况。

“波音747这种飞机,最初美国人的设想是用于国际干线机场之间的跨洲运输,他们追求的目标是每个座位的运营成本比波音707低25%。这个目标提出以后,航空公司都特别欢迎,1966年,波音747的样机都还没影的时候,波音公司就拿到了泛美航空公司的25架订单。”

“波音747更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1966年这个飞机接受预定的时候,全世界只有4个机场可以满足波音747起降的要求。现在两年过去,能起降波音747的机场增加到17个,看起来三、四年之后,波音747真的可以投入民航运输了。”

会议室的圆桌中央就有一架波音747的模型,在波音747旁边,还有一架大飞机的模型,从舷窗的大小对比,这也不是个小家伙。

“除了波音747,美国还在研制一种巨型运输机,c-5‘银河’。我们在和苏联协作研制伊尔-76,但c-5这个运输机,载重量大约是伊尔-76的三倍,可以一次装下两辆m60主战坦克,而伊尔-76载重只有40多吨,原设计方案还不能装坦克,好在伊留申设计局正在改机体,加宽加固,以便搭载坦克或者其他类似重量的工程车辆。”

刘鼐:“洪波,西飞现在在做的项目,除了协作研制伊尔-76,还有协作研制图-22m也就是轰-8、运-6改中型客机、轰-6的涡喷改涡扇,这些项目没有一个能对标波音747或者c-5的吧?”

周洪波:“是的。倒不是说中国一定要巨型客机或巨型运输机,但是这两种飞机上面的技术,显示出美国航空工业的底蕴非常深厚,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追赶。”

唐华:“客机这一方面,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发展状况与我们不同,他们的民用航空用户群体已经下沉到商务出行、普通老百姓偶尔一次的远距离旅行了,因此,西方的民航科技需求量很大、航线客流量大而且稳定,因此他们的民航公司不但规模大,而且是持续盈利的。这一点,我们暂时还做不到。”

……

中国民航现在还是隶属于空军的民航总局。不但民航总局本身有军事属性,而且实话实说,现在的中国民航,把它叫做中国官航可能更贴切一点。

民航总局现在只有飞往莫斯科的定期国际航班,飞其他国家是不定期的。

飞国际航线的飞机主要就是满足外交出访、技术专家和科学家的跨国交流(主要在中国与苏东国家之间)。国内航线也大致如此,反正都不是普通人出行的工具。

现在民航总局的国际航线有6架伊尔-62,国内航线用着各种杂型号的中小型客机(也有少数图-104),因为现在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无问题,并不缺卢布外汇,因此用进口客机用得心安理得。

远程客机这种个位数或者十几架的保有量,外购成熟大量生产的型号本来就是成本最低的解决办法。要是自研一种远程客机,只生产几架,用途是搭乘领导人从北京直飞阿尔巴尼亚(绝不能用苏联飞机或仿苏联的飞机),那才是真土豪,因为这种客机的每一架分摊的研发成本、十几万个极小批量零件组织生产的成本,肯定冠绝全球。

而且,80年代的人不可能开天眼,能够绝对肯定地认为20年后的中国居然发展到年客运量1亿多人次、30年后又增加到6亿人次,真的变成了“民航”而不是“官航”。

现在唐华有没有预测未来的天眼?……不行,历史改变得太多了,要重新估算了。

“各位觉得,按现在我们的发展速度,到什么时候,以中国的城市工人家庭,如果爱好旅游的话,他们的收入每年能支持进行一次坐飞机来回的旅游或者探亲?”唐华问。

刘鼐、周洪波:“厄……”

“如果我们现在国内发展的势头不被打断的话,大概20年后?差不多吧?”

西飞的总工黄玉珊有些犹豫地说了一个数字。黄玉珊是伊尔-76的中方主任设计师。

20年后,也就是1988年。

“我也觉得差不多,15到20年之后,逐渐会有老百姓坐得起飞机,就算不是年年都能坐一次,至少也可以某年回乡过年的时候坐一次飞机尝尝鲜。”

“财经委说,现在国家的财政状况,肯定可以支持继续增加工人工资和农民收入,而且在增薪幅度加速的同时,还保持很大的基本建设投入。所以20年后应该确实差不多了。”

唐华:“假设我们在20年后,民航的年客运人次开始爆发性增长,那么大约在80年代初期应该着手研制喷气式干线和支线客机,那么现在,我们该做的是发动机。”

黄玉珊:“d30,也就是涡扇4的底子不错,伊尔-76、伊尔-62、还有我们打算做的轰-6涡喷改涡扇,用的都是它。”

唐华:“民航客机的技术指标,最后都会落到两项最关键的指标上面:安全性和成本。波音747不是为了造大飞机而把飞机造大,刚才周局长已经说了,是为了让干线客机的单座位运营成本降低25%。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客机的油耗,也是客机安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d30从现在的小涵道比改到大涵道比,增大推力的同时增加燃油经济性。先进航发研究院可以立个项了。”

周洪波:“大涵道比的d30那就是一种新发动机了,但是伊尔-76是翼吊布局,换发动机还是比较方便的。”

刘鼐:“空军提出的下一代辅助机种通用平台,预警机、海上巡逻机、电子战飞机、空中指挥机四合一,原来我们打算的是四发,四台国产涡扇-3,如果一台大涵道比d30的动力能顶两台涡扇-3的话,那也可以把通用平台也合进来。”

……

涡扇-1是成飞发动机厂的练手之作,涡扇-2是沈飞练手的,涡扇-3是整合为先进航发研究院之后推出的第一款中偏小涵道比涡扇,这个不是练手,是可以量产使用的。涡扇-4是仿d30,涡扇-5是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用的小涵道比高推重比涡扇。

如果研发d30的大涵道比版,估计不能叫涡扇-4了,得叫涡扇-6。

通用平台飞机的产量也不小,如果发动机全都统一型号,前景还是不错的。

西飞在搞的轰-6涡扇版也相当不错,用的是涡扇-4b(d-30ku),可以外挂两枚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如果还是只使用内弹仓、外挂架不用,那航程可以纯增加1000公里,赶上图-22m了。

按这个设计性能,唐华估计甚至在图-22m出来之后,轰-6都还可以继续保持生产线,它用来虐一些彩笔国家比图-22m更经济。

……

“苍穹”空间站。

“Фahtactnka!(太奇妙了!)”

度过了起飞初期几分钟的超重之后,列夫 朗道感觉身体飘了起来,他知道自己已经飞出地球了。

与空间站的对接是计算机自动控制加上飞船指令长的人肉监控,朗道自己不需要做什么。飞船和空间站对接、舱口打开,朗道飘进空间站的那一瞬间还在盖子上嗑了一下脑袋,但当他适应了空间站的失重环境后,太空生活那种妙不可言的感觉就上来了。

“朗道教授,您现在感觉身体如何?”地面指挥中心问。

“感觉非常良好,我第一次过上全身的肌肉都不需要用力的生活!”朗道说,“哈哈,现在只需要大脑运转就可以了!”

赵宝桐:“朗道教授起飞时哭了。”

“没有的事!绝对不可能!”

在朗道实验舱,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实验的器材整齐码放在舱壁两侧,这个实验两个月前已经做完了,重复两次都得到了不错的结果。朗道要是有闲情逸致可以重复一次实验,要是做不出来实验也没关系,他本来就不是实验物理学家。

实验舱还有观测宇宙辐射的仪器和一具小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现在朗道对这两个东西更感兴趣,一边翻看说明书,一边和地面的专家组沟通,摸索使用的方法。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伽莫夫、阿尔菲和赫尔曼估算数值时发现的,”唐华说,“泽尔多维奇在1964年提出了x射线辐射背景的解释,双星系统中的中子星或者黑洞的吸积过程散发x射线。我们安排好了,明年由天体物理学中心,或者泽尔多维奇本人上来一次,更详细地做宇宙辐射观测。”

“用不着,我对微波背景辐射也略有些了解。我打开……打开这台玩意儿试试……”朗道在空间站里咣咣地砸仪器柜。

……

英国,牛津大学。

“彭罗斯,这太不公平了,他们把探测仪发射到了太空,在那里没有任何大气的干扰……只要会操作仪器,即使是量子物理学家也能做宇宙学的研究,观测到第一手的宇宙信息数据。”

诺贝尔奖得主上太空,这个新闻当然会被全世界所有的电视台转播。史蒂芬 霍金在公寓里看电视,看朗道笨手笨脚地操纵实验仪器,发出了感慨。

彭罗斯:“英国现在根本没有进入太空。美国忙于把人送上月球,他们表示1970年以前不会发射自己的空间站。所以我们就只能坐在公寓里仰望星空,低头在草稿纸上算算公式。”

“还在仰望朗道,”史蒂芬 霍金扶着沙发扶手站起来,踉踉跄跄走到书柜边,“恒星的塌缩,黑洞的形成,天哪,如果能拍摄到宇宙中真实存在的黑洞,那该多好……”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