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灵异 > 兽耳娘是否会遇到异星牧场物语 > 第420节

“既然你决定了,那么就这样吧,不过,我全家老小是肯定回家的,我又不是孤儿。”

“你没和家人联系吗?”

“没有,连线刚刚开始就被切断了,似乎是外部切断的。”

“你不觉得生气?”

“有什么好生气的,他们有他们的职责和任务,我有我的,再说,只是延迟报一下平安而已,没什么事情。”

“你对于你的统治机构十分信任?”正常情况下除非对面是自己熟悉且值得信任的人才会这么做,而不是素昧蒙面者。

“嗯,毕竟我们的统治执行层面和相当一部分基层决策层方面又不是人,所以,他们会按照规矩办事的。”老夏和大部分星盟普通平民一样,对于各级机构部门的信任度相当高。

“好了,装车完毕,准备撤退了,这些架子就丢在这里吧,没什么用,不值得浪费时间。”这些都是降落的缓冲支架,不能说没什么意义,但是相比其他货箱内容来说,属于是不值得延长滞留时间风险的东西。

“你的机器人呢?”

“留在这里呗,不然呢,不过,我把制造设备拆走了,得不到补充,它们最终还是会逐步消耗殆尽吧。”即便生产了相当的数量在阻击邪魔,相比邪魔的总数依然是杯水车薪,只能给大家争取一点撤离和装车的时间而已。

车队呼啸着穿过死寂的城市,从被冰雪凝固的街道驶过,将这片前文明的尸体抛在脑后,钻出黑暗的隧道,极地巨兽巍峨的身影就在前方。

“车队回来了,放下舱门!”舰首舱门向下放下,车队毫不减速的直接冲上甲板,还不等停稳,舱门就开始回收。

“倒车,撤退,撤退!全速撤退!沿途不要和任何邪魔纠缠,走最短路线回去!”整个死城的邪魔都暴动起来了,极地巨兽值班船员也知道轻重,果断的倒车,转向,引擎拉到最大向着来时的方向加速。

第六十七章 尚在摇篮的婴孩

第六十七章

返回的路上几乎没有出什么岔子,或者说已经不可能再出什么更大的岔子了,几乎所有人都能看见陆行舰背后那黑色烟雾一样的邪魔群在蔓延过来,只是它们的速度在冬季反而没有陆行舰快,所以追不上而已。

如林木般的晶体林在钢铁舰首面前撞得粉碎,随后就被履带碾入尘埃,舰尾的两组大型舰炮不断在向邪魔群发射圣火炮弹,阻碍其运动速度,进一步的迟滞邪魔的追击。

这次极地探索算是满载而归,不但弄到了星盟的空投物资,还弄到了先民的电子生产设备,修理方舟的话,应该用得上,毕竟要给那么大的方舟整个更换一种控制芯片和结构简直是噩梦难度,几乎要全拆了重新造。

而现在的泰拉可没有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来立项,也没有那么强的工业能力,所以重新造显然是不可能的,星盟空投的设备生产的飞船极限只是大型穿梭机,也就是轨道客机这个程度而已,跃迁引擎也只投放了一台标准型引擎成品。

至于说这套设备如何改进以及控制系统如何重写,方舟线路和设计图如何完善,这些复杂的工作,老夏已经发给了长岛商业实验室集团外包,他们那边负责完成这些繁杂的工作,最后出初步方案,然后这边试生产,反馈,再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理论上的话,我甚至可以让那边写好一整套无人工业流程,然后只管凑够工作单元,工程师远程管理指挥,但是,那样的话,通信信道会被长期占用,而且费用非常的贵,属于那种……嗯,得加钱,还不只加一份钱的那种事情。”

“那还算了吧,资金有限。”博士也有些脑阔疼,虽然他知道老夏手头上的资金肯定付得起,但是他自己也是有经济上的需求的,所以,不可能让对方把全部家产拿出来扶贫。

实际上,要不是老夏准备把开采的源石,还有各种矿物样本,技术样本带走卖钱的话,他甚至掏钱的时候也不会太痛快,不过,既然要带货,那么在货车改进上投钱就很容易接受了。

陆行舰顺利的回到出发地,布置在边界线上的重炮群等到舰船穿过射界就毫不犹豫的全速开火,一片火海直接从天上扑下来,让邪魔的追击当场就停滞了一瞬间。

随着更多的小型和重型陆行舰,还有火炮集群加入开火的行列,邪魔最终还是放弃了追击,不得不慢慢散去,更准确的是,那些坚持追击的都给炸碎了,剩下的邪魔被本能驱使扩散开。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卸货,将资料和设备进行整理,不太重要和价值不高的送入博物馆,价值较高的送入修复中心,老夏的那些东西则需要送回卡兹戴尔拆包和组装。

两个月后,卡兹戴尔航天中心附近,蜂群般的无人机盘旋在一百多米高的架子上,铁灰色的结构体肉眼可见的一点点的上升。

这里是恒星熔炉的炉体结构,虽然炉芯体体积并不大,但是,整个炉体却相当巨大,大部分的区域其实是冷却管道和动力管道,还有就是储存成品超高温合金流体的储存器。

所谓的恒星熔炉是指核心温度可达到恒星内层温度的极温熔炉的代称,但是实际上指代的时候,是包括整套设备在内,包括把彻底变成金属等离子体的矿物分离成单离子群,再利用引力锻炉将这些单离子群通过补电子的方式重新还原为自然界不可能存在的100%纯单质体。

而且这种单质体也不可能稳定存在,只要引力约束场一撤去瞬间就会和周围的物质互相渗透,变得不那么的纯,而也是利用这种方式,让这些单质体准确的渗入其他金属元素。

非要说的话,在冶金工业上就好像是你用隧道显微镜,用一百多种不同的金属单原子一点点拼出一块完美的合金,甚至在正常常规工艺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形成的晶体结构都可以。

在微观下,这些合金的晶格结构是极端规整的,而不是呈现为多少有一些错位的结构,打个比方说就是,你放在强相互作用材料的镜面下,放大到极致也只能看见整整齐齐如方阵的晶格,没有坏点,没有错位。

在实际生产当中,完成最后的成型之后,出来的金属锭甚至不需要抛光都是镜面的,这种就是标准的星盟的合金外装甲材料,因为涡流护盾不能阻挡激光武器,或者说偏转率太低,多少还是会挨好几下。

而这种致密的镜面材料就可以反射掉大量的激光能量,而致密的结构也让中子束和伽马激光的效果大幅度的削弱,对于动能的防御能力很不错——但是,以上都是指相对泰拉人能制造的武器来说的。

在同量级的对手面前,这种程度的超合金装甲大概就是厚纸箱的防御力,勉强能够保证不会被一发秒杀,而更多的就实在不能指望了。

“这套熔炉其实不怎么挑矿石品位,因为矿砂进去就变成了等离子团,然后分离成金属等离子团,再剥离电子,变成金属离子团,之后就是将它还原为金属原子团,再在相当于超新星爆炸的瞬态引力锻压下变成超纯度金属单质体,之后就是离子渗透合成等等一大堆我不太懂的流程。”老夏带着安全帽给年师傅介绍这座建设了35%不到的超巨型熔炉。

“但是,为了生产效率,最好还是用高纯度的精矿砂比较好,不然高温排料口就真的能当一门等离子火炮用了。”

那意味着质量的90%以上都是需要排出的废料,虽然经过了初步冷却,但是依然是成千上万吨的等离子团顺着炉顶的喷口往外喷,真的,一般的行星防御火炮都不见得有这个火力,只有地球发动机才能因为体型上的绝对优势胜出。

前提还是泰拉材料制造的简易化排料口顶得住这个量级的输出,乐观一点的估计,真的用劣质矿砂的话,大概大家都能看见这玩意儿就好像是火山一样喷发,排料口开始一点点红热软化,变成金属流质滚落,直到整个设备彻底炸掉。

“毕竟是小型熔炉,你不能指望它有很大的处理能力,为了产量和效率着想,还是……”

“小型……?”年指了指这直径75米,高138米的框架,还没算周围未来要建设的加工制造车间和其他配套设备,比如说独立的大型聚变发电站和变电设施,就这个炉体体积,你说这是小型?

“确实是小型,炉体看着大,不代表它不是小型,炉体这么大也是因为这里没法生产更专业优质的耐热材料,只能加大炉体和炉壁的方式来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而且大部分都是配套的管道和各种控制设备,实际上真正的熔炉不大的”

老夏叹了口气,“如果独立运转的话,一天70吨到100吨的产量,怎么看都是小型的吧?”

“额,那确实……”

按最高产量,月生产才3000吨,年生产不到5万吨的产量,属于放地球上都需要被“优化”掉的淘汰产能了,当然,并不能这么算,因为这实际上算是“特钢”生产设备,而不是生产普通粗钢和普钢的设备。

实际上,为了最佳的生产效率,达到设计产能的95%以上,最好就是给它喂经过其他冶金处理的金属原料也就是粗钢材料,而不是直接喂矿石。

相比修建进展缓慢的恒星熔炉组,极端离子冶金组和超高功率电子束熔炉这种可以通过标准蓝图和泰拉原料制造的东西就快得多了,尤其是这里面还配套了比老夏原本的建筑师更专业的纳米蜂房制造系统。

现在航天中心最常见的景色就是一大群黑压压的无人机群从地面或者天空掠过,乌压压的在某个区域盘旋,然后就看见大量的运输车辆和陆行运输舰开始卸货,几乎是让人觉得是一低头一抬头的功夫,一个超巨型的结构体框架就出现在大地上。

铁灰色的结构体宛如植物一样从底部向上生长,一通生长起来的还有大量的管道、线缆和设备安装支架。虽然有全套的星盟设备,然而因为摊子拉的很开的关系,大部分的设施的建造率都只有40%左右,别说试生产,连完全落成也需要至少2~3个月的时间才行。

相比这边的进展缓慢,航天中心这边就快速得多了,老夏外包的工程陆续交单,对于承包方来说,给一款老得可以直接抄教科书的火箭设计内部线路、管道和控制组简直是白捡钱。

于是,理论上应该是整个卡兹戴尔技术含量最高的办公区里面,你能看见一大堆可以称之为“专家”的生物满脸苟且的从星盟的论坛上扒代码。

这个头是老夏开的,在发现外包其实不划算之后,他就找到了同好交流的论坛,然后开始发帖子问如何用量子芯片给古老的火箭和飞船做飞控逻辑。

虽然收获了一大堆的嘲笑,用量子芯片做老式火箭,这一点都不复古,给我好好的用硅电子芯片啊!

但是,也拿到了不少大佬出于对萌新的怜悯写的代码,接下来就是很苟且的扒代码,复制粘贴的事情,大大的拉低了航天工业的逼格。

懂的就做,不懂就问,问不到就外包,能造就造,造不了就下载标准蓝图纳米打印,找不到开源资源,就继续外包这样的作弊一样的流程下,很快一艘全新的火箭就出现在库房内。

“虽然用了很多,很多,非常多的外援,但是,至少这玩意儿比我们之前的东西要好得多,而且自产率也不低。”令可是一点都不害臊。

不考虑技术是别人花钱外包买的,相当一部分工艺用的外援的设备完成的话,单纯就从生产厂家和生产单位来说,确实可以理直气壮说自产率超过一半了。

外壳、架子、源石雷达、神经链接控制系统这些都是泰拉的工厂生产的,其中,源石雷达和神经链接是泰拉自主知识产权的,好吧,非要说的架子也算是自主知识产权吧。

剩下的……

引擎是老夏从网上扒的图,蜂房一次打印制造完成,初版聚变离子脉冲推进器,和现在的重等离子推进器听上去差不多,实际上是完全两种东西,勉强也算是“复古火箭”,就是不太古的样子。

这种推进器是用聚变反应提供的电力加速等离子体提供推力,在发射阶段用预制化学工质产生等离子体,在进入轨道运转阶段切换为核动力离子电推模式,可以极大的减少工质需求提供长距离的加速力。

星盟最早开发月球的时候,发射登月飞船就是用的这种火箭引擎,因为可以复用,而且化学工质只在发射阶段使用,也比传统火箭燃料便宜,而一度是人类太空开发时代的常见产品。

不过,因为过于先进,不够复古,所以复古火箭爱好者们看这种东西是存在鄙视链的——用液推的鄙夷用固推的,用固推的鄙夷用核推的,核推的鄙夷电推的,以上都鄙夷老夏这次用的。

控制系统和内部布线,布管都是外包的设计图,泰拉人只需要按图装配就完成了,这些管线和内部设备倒是有差不多70%左右是泰拉有能力自产的。

其他的部分也相当一大部分是外包,泰拉人组装的,非要说的话,就好像是给宁海号贴上国产标签一样,你非要说的话,确实是在国内的船坞制造的,但……

总而言之,火箭是真的造出来了,看上去有点胖乎乎的样子,有点像是一只竖起来的虎鲸,甚至两侧还有十分传神的白色圆斑,那是降落伞舱,返回舱降落用的。

经过航天部和科学部门,特别是阿戈尔技师们的商量之后,这艘火箭就被命名为“斯卡蒂一号运载火箭”。

而早露她们也开始航天员选拔,由于技术升级,所以,早露也可以塞得进去了,不过,选拔的难度依然十分的高。

虽然在载荷上有相当大的冗余,一次可以发射接近200吨的玩意儿上去,内部空间可以塞进去5个宇航员,相当于一间小型卧室的大小。

但是,发射的过载是丝毫没有减少的,而且她们还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冷静的操作各种设备,这些星盟外包公司设计的控制设备和相关的操作逻辑都需要一点点从头开始学。

不仅如此,她们还需要学习如何在无重力环境下生活,老夏将暂时还用不到的跃迁引擎作为了一个微重力场发生器,这样她们就能在地面上学习无重力环境下的各种必要的能力。

航天员的学习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那些,还意味着早露她们需要仿佛婴儿一样从最基本的吃饭、喝水、上厕所开始学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文明,一种生命挣脱行星引力的束缚之后,也就意味着他们真的已经踏出了婴儿房,而他们也确实需要如婴儿一样学习如何在全新的世界生活。

吃饭、喝水、上厕所、放屁甚至呼吸和睡觉都需要学习和适应,这个过程非常的繁琐,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光是如何学习在无重力环境下解决大姨妈问题就花费了早露她们接近一周的时间。

学习喝水的时候,差点呛死了一个,还好医疗班就在附近待命,及时关机急救才捞回来,而这个倒霉的女孩子也彻底失去了作为航天员的机会。

学习吃饭对于早露这样的贵族出生的小姐来说,相对容易一点,只要习惯每次吃一口东西,闭好嘴巴,细嚼慢咽,食物咽下去再吃第二口,就可以安全过关。

但是对于那些习惯了狼吞虎咽快速解决饭菜的萨卡兹姑娘来就显得很别扭,不过,这些习惯都还好解决,真正的麻烦是上厕所。

如果是空间站的话,那么老夏可以安装负压马桶,甚至更干脆,安装旋转重力舱,不仅可以上厕所还能洗淋浴,但是对于火箭舱来说就没办法了,所以她们还得学会无重力上厕所和洗澡的悲惨生活。

好不容易如婴儿学会基本的生活能力之后,接下来就开始学会如何在这种环境下移动,也就是从你能够自己吃饭上厕所,到可以自己爬的程度,真的,只能称之为爬,利用把手和仿佛游泳一样的动作在无重力环境下移动。

这个对于习惯了脚踏大地的人来说,很难想象它的难度,因为你用力大了,会像箭矢一样飞出微重力场,一头扎进训练场周围的沙子里面。

用力小了,没飘到预定位置,就因为空气阻力而减速停在半路上,就好像是一个溺水的人一样挣扎半天才利用肢体搅动空气移动到最近的把手处。

至于在移动的时候忍不住放屁的话,场面更是噩梦一样,早露亲眼看见一个萨卡兹少女还没来得及系好安全带就如火箭升空一样从座椅上飞起来,一头撞在舱顶。

紧接着被反作用力弹回来,在半空打着旋砸在底仓板上,这样仿佛弹力球一样来回了几次才晕头转向的抓住舱壁的带子固定住自己。

至于说在移动的时候磕磕撞撞,更是难以避免的事情,还好泰拉的姑娘体格都很健壮,而且这个时候早露也知道为什么自己一开始会被淘汰了,因为现在因为技术进步有机会参加训练才发现,有些东西大了真的不方便。

航天舱室本来就小,而且拥挤,一个转身不小心蹭到什么或者撞到什么,要么你打着旋飞出去了,要么它飞出去了,必须小心翼翼的每一步都紧紧的抓住固定物,判断空间和自己的体位,确实挺麻烦的。

在这个时候,拥有尾巴的萨卡兹姑娘们就显示出了种族的优越性,细长的尾巴如安全带一样固定自己,或者在被弹飞的时候,迅速抓住附近的什么固定自己不至于像陀螺一样旋转。

而几个菲林族的猫猫和铃兰这样的狐狸则是开发了让闪击他们这些孤陋寡闻的地球人目瞪口呆,震惊航天人一整年的移动方式——她们把尾巴当螺旋桨用了,舱室内是有空气的,把尾巴当螺旋桨用的话,确实可以移动起来。

唯一的问题就是人也会反向旋转起来,场面一度非常滑稽,这使得航天员训练的时候,训练舱外总是围满了人,因为真的……非常乐。

六十八章个人的一小步

六十八章

卡兹戴尔发射场,平板陆行舰缓缓顺着预设轨道移动,运输板上是树立的火箭,一点点的运输到发射架下,断开链接器,平板下沉进预设槽内,同时发射台的两组夹具从两侧固定住火箭。这个时候,工作人员才开始拆卸固定火箭的大型金属缆绳,对火箭做发射前检查。

“准备加注工质燃料……”牵引车将直径快一米的巨型管道拉过来,对接到加注口上,随后就响起咕咚咕咚的声音。

这种脉冲引擎是利用聚变反应将工质等离子化,再向后加速喷出获得的推进力,算是核推和电推的结合体,没有核推那么粗暴,也没有电推那么推力捉急,如果你不是在复古火箭论坛炫耀的话,作为一种早期运载火箭引擎甚至略微有点大材小用了。

因为这个引擎实际上是用于地月定期往返飞船和地火科考飞船用的引擎,在完全加满工质的情况下,可以将飞船加速到接近170公里每秒的速度,这是极限速度,一般的平均速度大约在80~90公里每秒,往返地月轨道一次只需要两个半小时,单程大约一个小时多一点。

当然,地面发射太空就没必要装满工质了,那反而会造成大量的死重,受到重力影响载荷会倒着下降,燃料的加注比液体火箭要简单一些,工质燃料本身并不会燃烧或者爆炸,腐蚀性也几乎没有,不用担心泄露或者被提前点燃爆炸的情况。

接下来是为下方的缓冲水池注水,不注水的话,这个发射场大概就是一次性的用品了,那个尾炎可比液体火箭给力多了,真的会把下方的一切玩意儿都烧成玻璃。

“空间站核心舱罐体准备好了吗?”

“正在做最后的调试和测试。”在另外的厂房里面,三座重40吨的空间站核心舱正在做最后的检查和调试,这是这次航天任务需要安装的东西。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