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军事 > 三国从接手西凉铁骑开始 > 第214章

位置上,刚才李暹要处置阿史那的时候就已经有人站出来出言反对了。

倒不是惧怕呼厨泉,只是会以为自己主公乃一时气愤,他们这些臣子们在适当的时机出言反对,不仅能够适当的敲打一下阿史那,也可以给自家主公一个台阶下。

主公唱白脸,他们这些臣子们唱红脸,然后再与那阿史那好好商谈一番,各退一步,此事也就完美的解决了。

然而这个位置上坐的却是李暹,李暹带着他们南征北战,战无不胜,至今所做的决策也没有出过什么错,这些时日来李暹所建立起的威望,让他们知道自家这位主公不是一个会意气用事的主,这才忍到了现在。

他们相信,李暹之所以这么说,必然有着自己的打算。

现在既然阿史那已经被拖下去了,他们也可以询问一下自家主公真实的打算了,若真是一时意气用事,他们再出言阻止也不迟。

“戏言,我何时说过戏言?”

李暹笑了笑,缓缓的站起身,正色道:“你们心中所虑,无非就是那草原之地无险可守,即便是打跑了那呼厨泉,待我们撤军之后,他依旧可以回来。”

“你们认为在这个时候出兵草原,与那些游牧民族交恶,便是胜了,也得不到任何的好处。”

“可我偏偏不这么看,草原上所拥有的,可不仅仅只是一望无际的土地,还有人口。”

“是出兵草原,我们只需要考虑两点。”

“一是有没有必胜的把握,二是胜了之后,我们能够得到什么。”

“先说第一点,世上本就没有完全之事,况且战场局势多变,又何谈必胜。”

“但我对你们,对将士们有信心,我相信我们能战,并且一定会胜。”

“再说第二点,谁说草原无险可守我们不能将草原划入我大汉的境内了?”

“没有城池咱们可以建嘛,呼厨泉手底下单单只是能够冲锋陷阵的青壮就有二十万,想想看,再加上一些老弱妇孺什么的,他的手底下,该有多少的子民。”

“灭了呼厨泉,别说是在草原上建几座城池了,就是再挖一条河渠,引黄河之水入草原,也不是痴人说梦嘛。”

“想想看,若是有了河渠,我大汉不仅可以在关中之外,在那辽阔的草原之上,再增万顷良田,更可一劳永逸的解决为祸我大汉数百年的北方之患。”

“请问在场的诸位,此战是打得,还是打不得?”

在场的诸位朝臣,特别是李暹麾下的那些心腹重臣,都是能够名留青史的当世人杰,他们看不到这一点与他们的眼界和能力没有什么关系,主要还是思维方式受到了这个时代的局限。

自古以来,别说是筑城挖渠了,就是给皇帝修个陵寝,都是一项劳民伤财的浩大工程,一不小心就会闹得民怨沸腾,百姓民不聊生。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大汉历来又是以仁义为本,善待俘虏,哪有如李暹这般把俘虏当牲口来用的。

起初李暹执意要彻里吉抓蛮夷来修建通往西域的驰道之时,都已经有不少人站出来反对了,只可惜反对无效,后来见修建驰道这样的大工程,也没有影响到国内的民生,这才没有人再说什么。

通往西域的驰道,不知道是用多少人的尸体堆起来的,按理来说,李暹必然得划归到暴君的行列之中,受万人唾骂,可他却对自家百姓又是十分的宽厚仁义,这些臣子都不知道该怎么定义李暹了。

要说李暹是个宽厚仁义之主吧,也说得过去,哪怕是在大街上随便拉个普通百姓,也绝对不会说出一个不字来。

说李暹是个毫无人性的暴虐之主吧,也没什么问题,他的一些手段简直没有丝毫的人性可言,河西草原上的各部,有多少人因为李暹轻飘飘的一句修驰道而家破人亡,因为一条驰道而死去的人的尸体,一字排开怕是能从西域排到长安。

第389章 以夷制夷

李暹此言一出,在场的朝臣面神色各异,李暹轻飘飘的一句筑城修渠,不知道又得填进去多少人的性命,不乏有那么一些人觉得此举过于残忍,于心不忍。

可他们也清楚,李暹既然已经生出了这种念头,他们就算反对也没什么用,倒不是说这些人同情那些异族,只是数百年来,一直有着礼仪之邦之称的大汉,儒家宗旨又一直是仁义礼智信,突然出现李暹这么个主,他们有些不太适应。

如果一切真如李暹所说,剿灭呼厨泉所带来的好处,不下于攻下任何一个中原州郡,至少从李暹的所作所为来看,夺了中原的州郡,李暹不仅不会拿各郡的百姓去修什么驰道,挖什么河渠,还得耗费粮食去治理。

从李暹说出这番话起,谢奕就知道此番出兵草原,已经没什么悬念了,苦笑一声,道:“丞相若是想要在草原筑城,想要占据草原,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城池就算修筑了起来,以草原上各部对我大汉的仇恨,很长一段时间内恐怕都得派重兵驻扎,以防动乱。”

“臣还是以为,眼下并非是解决北方草原之患的最佳时机,还请丞相三思。”

在草原上筑城,修渠入草原,无疑可以改变草原上那些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习性,让那些游牧民族从此定居下来,日后治理起来无疑会更加方便。

只是城是筑起来了,游牧民族的生存条件似乎也变的好了起来,从长远来看,无疑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对于那些游牧民族来说,也是一件好事,让他们不必再靠天讨生活。

但眼下筑城修渠,无疑得用那些人的命去填,如此血海深仇,那些游牧民族又怎么可能会安分,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草原上怕是都不会太平,需要驻重兵防止可能随时会发生的叛乱。

此举虽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了为祸数百年的北方之患,但眼下中原大地都尚未平定,又哪来的余力在草原上屯驻重兵。

若是一统天下之后,谢奕必然赞成李暹此举,但眼下,还是有些冒险了。

“谢老所虑之事,确实是一个值得商讨的问题。”

贾诩缓缓出列,先是礼貌的冲着谢奕一礼,随后转过身,拱手道:“不过臣有一策,或许能解决谢老心中所虑。”

谢奕说的问题李暹也明白,不过在他看来,民族融合本就需要鲜血和时间,在草原上屯重兵虽然代价很大,但也不是不能承受,以眼下他治下的人口,再征召一些士卒出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既然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能够减少代价,降低维稳的成本,那就再好不过了,也更能说服这些朝臣。

听到贾诩之言,李暹大喜,目光投到了贾诩的身上,笑道:“说说看。”

贾诩捋了捋山羊胡,眯着眼睛笑道:“草原各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在呼厨泉一统北境之前,草原上各部之间已经相护争斗了百年,他们之间又何尝没有血海深仇。”

“待剿灭呼厨泉后,可以分而治之,只要愿意忠于我大汉,做我大汉子民的,他们便可与我大汉的子民享受同等的待遇。”

“再从其中挑选出合适人选组建成军,由他们负责监督之职,来监督筑城修渠之事,并且善待这些人的家小。”

“另可以丞相府的名义,发布招贤令,招文人士子赶赴草原,去教化那些蛮夷,让他们习汉文,说汉话。”

“如此用不了多少年,相信必能如丞相所愿,一举解决北方之患。”

此言一出,厅内顿时议论纷纷,李暹眼中更是异彩连连,贾诩这个b还真是够阴的啊,自己怎么把这一茬给忘了。

好个以夷制夷,要是放在后世提出来,倒不是什么新颖的想法,但在此时,绝对能算的上是能够名留青史的奇谋了。

身为穿越者的李暹可是很清楚,对待自己人最狠的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人。

人性这玩意可经不起考验,只要给他们分成不同的阶级,他们对自己人下起手来,绝对比敌人更狠。

后世某个搅屎棍用这个办法可是把许多地方搅的血雨腥风,同样肤色并且生活在一块土地上的人,被搅屎棍以个子高低给分成了两个种族,就能让这两伙人不仅斗上个百年,更是能对对方干出屠种灭族的事情。

这么做若是此地脱离了控制之后,给那里的人埋下一个隐患,但李暹却并没有打算在草原上这么干。

草原是他想要纳入领土的地方,自然没必要如某个搅屎棍那样恶劣,反正那些被送去筑城修渠的人,最终能活下来的也没几个,如果有活下来的幸运儿,表现又很良好,成功的做了大汉的子民,他们自然可以享受一样的待遇,没有谁比谁高贵,也就不存在那种隐患。

若是将来到了离本土太远,以现在的条件和人口,没办法搞民族融合,只是以掠夺财富为目的的时候,再学学搅屎棍也不迟。

财富带走了之后,埋下的雷会把那些土著给炸成什么样,那就不管他李暹的事情了。

“好,文和之言还真是与我不谋而合。”

李暹大笑一声,道:“要文人士子赶赴草原那等苦寒之地,怕是没多少人会愿意。”

“如此,为了鼓励文人士子们为朝廷效力,还可以丞相府的名义颁下一道政令,只要在化外之地任教达到三年的,三年之期满,便可进入仕途。”

“至于如何用这些人,该给这些士子们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就以他们在化外之地任教之时的表现作为考核标准好了。”

“既是考核,那么就得有负责考核这些学子们的考官,这样吧......我就再新设立一个部门。”

“这个部门的名字嘛......既然已经有了兵部啊,户部啊之类的,我也懒得再去想什么其他名字了,简单点,就叫吏部好了。”

“职责嘛,就负责专门掌管这些达到入仕途条件的学子们的考核、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好了。”

“诸位以为如何?”

第390章 亲征漠北

“丞相英明。”

众文武齐声附和,这什么吏部听起来似乎有些实权,但其所掌管的,也不过只有那些深入化外之地教化蛮夷的学子的升迁,一众朝臣也没有反对的必要,只有郭嘉等少数几人觉得这吏部日后可能并不会如李暹所说的这么轻描淡写。

兵部、户部,哪个不是重中之中,到了掌管官员任免的吏部了,反倒只是负责任免一些去草原任教的学子,这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满堂一众文臣武将脸上的神情,李暹尽收眼底,满意的点了点头,什么察举制举孝廉的,肯定是要动的,不过得慢慢来,步子不易跨的太大。

仕途的上升渠道历来都掌控在这些世家门阀的手中,也正因如此,哪怕历经数百年,天下都不知道易主几次了,一些世家依旧能坚挺的立在那里。

想要动这些人最根本的利益,远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情。

他李暹能不知道科举制比这所谓的察举制先进吗,他能不知道多建学校,把知识普及开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吗,只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