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二次元 > 孝与不孝生死绕 > 刘备是儿坏孙好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内容精彩飞扬,令人目不暇接。不过依据"金无足赤"的原理、"实事求是"的态度,内中难免也有糟粕,比如封建社会的三寸金莲、妻妾成群等男尊女卑陋习。今天就扯有涉帝王那说不清、理还乱的脉系问题。

基于当上皇帝,就可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特殊待遇",帝王脉系也就成为研究、梳理、探索封建王朝兴衰的史学家们最为头疼的现象之一。别的不说,就说三国巨头曹操、孙权、刘备的后嗣。这里所指的"后嗣",仅限于他们的子女,如果你想把他们的孙字辈揽上,内中之杂、之繁、之乱,一如蒙眼走迷宫,不把你给转个晕头走向,那才真叫是个怪!

不过让我惊讶的是,搞清刘备孙辈的结构,却是一桩相对容易的事。所谓相对容易,就在于刘备不像曹操、孙权那般,生有多个儿子。史载,刘备共有四子,名刘封、刘禅、刘永、刘理。刘封是养子,早年因拒援关羽被刘备处以自缢,刘永、刘理则因名不见经传而不被世人关注,于是刘禅也就成为支撑刘氏家族的"顶梁柱"。

公元263年底,蜀汉灭亡。作为一国之君的刘禅,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老死于封地。刘禅以"此间乐,不思蜀"一语,赢得了司马昭的开怀大笑。通过装傻,刘禅苟延残喘了近七个年头。刘禅虽然"安乐一生",但他所生的七子两女,是否也是"安乐一生"?出于搞清这个问题,特撰此文,希望读者从中得到些许启发。

刘璿,出生于公元224年,字文衡,刘禅长子,15岁那年被立为太子。公元263年底,刘禅畏惧邓艾兵锋,诏令举国降魏。蜀汉大将军姜维向钟会假装投降后,唆使钟会加害邓艾并处斩那些被囚魏将。不想因于谋事有疏,反被曹魏监军卫瓘抓住破绽,鼓动那些囚将及忠于曹魏的将士起事。钟会和姜维仓促应对,同时被杀。其时跟随姜维的刘璿,也死于乱兵。刘璿身为太子,能在国难当头时刻与忠于国家的姜维等将士同在,说明他有着保家卫国之情怀,属为国捐躯。

刘瑶,出生年月不详,刘禅二子,公元238年,封为安定王,蜀汉灭亡后随父投降并一起东迁去往洛阳居住。

刘琮,出生年月不详,刘禅三子,封为西河王,蜀汉亡前一年,亦即公元262年春正月,因病去世。有学者称,刘琮之死,属于"好死",因为他永远不知道一年后,会发生那么一场国仇家恨山河破的事件。

刘瓒,出生年月不详,刘禅第四子,公元256年,封为新平王,蜀汉灭亡后随父投降并一起东迁去往洛阳居住。

刘谌,出生年月不详,刘禅第五子,公元259年,封为北地王。公元263年,刘谌闻知曹魏邓艾部在绵竹境内击杀蜀汉大将诸葛瞻后,匆忙赶往成都,力劝父亲刘禅坚决御魏,誓与蜀汉共存亡,但被竭力主张献城投降的大臣谯周咒骂。六神无主的刘禅,也附和谯周斥责于他,然后决定投降。刘谌对此失望至极,义正辞严地痛斥谯周、黄皓等一批主降官员后,伤心痛哭着赶回宅邸,带上妻子、子女,前往刘备庙宇,在作了简易祭祀后,拔剑一一斩杀亲人,然后自缢于刘备的灵牌前。宋末元初陈普赋诗赞:"何物谯周口似簧,几年汉帝手牵羊。纷纷蜀土祠褚葛,香火曾分北地王。"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亦曾点评曰:"刘备是儿坏孙好!"

刘恂,出生年月不详,刘禅第六子,公元259年,封为新兴王。蜀汉灭亡后随父投降并一起东迁去往洛阳居住。

刘璩,出生年月不详,别名刘虔,刘禅第七子,公元258年,封为上党王。蜀汉灭亡后随父投降并一起东迁去往洛阳居住。明代《续三国演义》小说中写刘璩改名刘渊,建立匈奴汉国。

刘禅有两个女儿,长女嫁于诸葛亮儿子诸葛瞻为妻。诸葛瞻与儿子诸葛尚战死绵竹的消息传到成都后,伤心的她听到父亲诏令投降,于是自尽。刘禅次女嫁于关羽孙子关统为妻,邓艾、钟会、卫瓘三人"窝里斗"结束,亦即钟会、姜维、邓艾陆续落难后,庞德之子庞会纵兵寻杀关羽后嗣,故尔作为关羽孙媳的她,一定难逃被害厄运。

刘禅的"安乐公"身份,在其生前,多少有所"福荫"四个陪他囚居洛阳的儿子,但随着晋武帝司马炎的作古,司马炎所分封的诸多兄弟、儿子等藩王,不满"白痴"皇帝司马衷当朝,开始争权,史称"八王之乱"。司马家族的内讧,引发北方少数民族觊觎中原腹地,于是"五胡乱华"紧随而至。公元307年,国力孱弱的西晋,终于发生"永嘉之乱"。

史载,"永嘉之乱"中,刘禅四子以及四子所衍子孙,悉数被戮。故有史学者认为,因于"永嘉之乱"的残忍,刘备已属断子绝孙。

但好在人类社会,还有一个"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定律一一当年西河王刘琮因病早逝,多少蜀汉臣民叹其命浅福薄,但就是这个刘琮的后代,却因父亲离世,达贵亲友不再往来,渐至无声无息,结果曹军未予注意他们,从而为刘备留下血脉。

刘禅之傻,傻在"眼瞎",没有发现鲁肃之类的人才。当年曹操大军剑指东吴,劝导孙权降曹的文臣武将,远比蜀汉要多,唯鲁肃向其谏以震聋发馈之语:"我等臣将迎降曹操,曹操定会优待我们,予我们以大小官职。而主公择降,曹操安会将其座椅恭让于你?"孙权三思后,坚定抗曹。

但"眼瞎"的刘禅,重视的是主张投降的谯周等人,无视的是主张誓死抵御的五子刘谌,结果遭遇失国、失位、失家。诚如鲁肃所言,谯周得到了优待,之后一直被曹魏、西晋予以重用。

刘禅"眼瞎",示降乞生;刘谌"眼明",拒降赴死。父子两人,泾渭分明。遂以"刘备是儿坏孙好"一语,作为文题。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