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南明之我是弘光帝 > 1400.李自成的恐惧

br />

因为缺少情报,所以顾君恩没办法对战略形势做出准确的判断,但却可以根据细微的条件,预测高杰部的动向。

“如果,我大顺兵马能抢在高杰之前驱逐了北方蒙部,顺利调兵南下,或可以在暴明合围下坚持住,但若比高杰部晚上几日的话,我大顺朝就有土崩瓦解的可能。”顾君恩并非是在危言耸听,要知道,陕西境内还存在着不少反顺拥明(清)力量呢,一旦明军突破黄河、潼关,那么李自成的统治就会迅速崩溃。“只是,战场上什么事都可能发生,没有人敢保证北方诸将一定比高杰部更快的驱逐蒙部,所以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李自成听明白了,顾君恩绕了那么大一个圈子,就是告诉自己情况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关头,得做好跑路的打算。

李自成按捺住心头的恼怒,诚恳的问道:“顾先生,之前朝堂上也讨论过了本朝的出路,今日先生旧话重提,是想劝朕去往哪里?”

顾君恩一脸平静的言道:“当时大家伙都认为只有南下东进才是出路,但眼下,暴明已经彻底堵住了南下东进的可能,并且还矢力西进,欲彻底剪除我大顺力量,所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想不西行也不是不可能的了。”

“西进?”李自成确认道。“那是去青海还是去西域!”

“青海苦疾,但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粮草不丰,一旦我军进了青海,暴明短时间内是得不到粮食供应的,只能千里转运,消耗极大,明廷未必会紧追不舍。”顾君恩的话是有问题的,但他没有给李自成讨论的时间,而是自顾自的继续道。“西域自古物产丰盛,且与中原有大漠阻隔,倒是方便养兵扩张,并且西域小国众多,即便暴明派兵越过大漠,追击而来,我军也可以一路向西,臣不以为明军能追了千里,再追万里。”

因为青海比邻陕西,所以顾君恩对青海的情况是描述的相对准确的,但由于大漠阻隔,且明廷一直没有办法牢牢控制哈密卫及哈密卫以西,所以顾君恩得到的消息是非常过时的,甚至是书本上记录的几百年前的情景,完全不符合现实。

李自成眯上眼考虑了半天,睁眼回复道。“朕逼杀崇祯,又得罪士绅,显然,即便退入青海,明军也会猛追不舍的,为此明军可以不惜代价从后方运粮,而我军却无法就地筹粮,无法就地扩充兵马,实不可取;故而,先生本意,还是劝朕退往西域。”

顾君恩从容的点了点头,于是,李自成苦恼起来:“十数万众横渡沙漠,只怕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现在,各地迭遭蒙部袭击,人困顿、粮不足,即便到时候真能闯过了大漠,也会十不存一的。”

顾君恩冷酷的回复道:“硬闯流沙地,的确会损失惨重,但不如此,无以维持大顺统绪,所以,还请陛下速做决断,并立刻召回汝侯、磁侯、亳侯。”

随即顾君恩补充道:“着河西各卫筹备十数万人粮秣的确不可能,但只要保全了老营兵马,到西域未必不能重新裹挟大军。”

李自成伸手揉了揉眉心:“这么些年了,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谁能从西域带兵回来的,而且还是带数万人的大兵,如此,一去就等于再不能回返家乡了。”

中国人对家乡的感情不是其他外国人所能理解的,所以,李自成担心自己退往西域后,部队会因为思乡而解体。

“去了西域,单个人又怎么可能再横越流沙,逃回狭西呢?”顾君恩不以为然道。“而且常言道,万里绝域,心安处便是家乡,等陛下给大家在西域安排了妻妾田土,有了子嗣,西域也就是大家的新家乡了。”

“还是得挑悍勇无牵挂之辈啊!”李自成楠呢了一句,然后提高声音回复道。“先生说的,朕知道了,且容朕考虑两日如何?”

口口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顾君恩淡淡的说道:“事关大顺存续,还请万岁早做定夺,不可太多犹豫,耽误了时机,可就悔之晚矣了。”

李自成应承道:“朕明白的。”

顾君恩走了,李自成单独一个人在屋里沉思了起来,好半天后,他对身边的书记官下令道:“着李过率部西进兰州,做西进之准备;再调高一功部西进狄道,与李过部联兵。”

等拿到命令的亲卫出发后,李自成又下令道:“命令泽侯秘密护卫皇后及一众官将家属移居巩昌府暂避。”

这两年田见秀打仗是不行的,但让他护卫高皇后及顺军将官家属西迁还是能做到的,至于为什么用暂避二字呢,一方面是李自成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还有些或多或少,有某种期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安定人心,别直接说西行绝域,把人心、军心都给弄散了。

第三名亲卫拿着命令出发后,李自成披着厚实的棉衣来到了清扫过积雪的院子里。

遥跳着南方依稀可见的华山之巅,李自成眉头紧锁:“暴明与建虏之间,得出胜负了吗?”

没有答案,大顺朝几乎没有人知道答案,不,过去没有人知道,现在有人知道了。

这不,一名亲卫抱着袁宗第送来的报告,神色惊恐的向李自成报告道:“万岁,潼关绵侯急报,其部抓到了黄得功部的夜不收,然后经过审讯得知,明军在直隶河间境内大胜建虏,阵斩清虏蒙鞑三十万!”

李自成的脑袋嗡了一下,表情立刻狰狞了起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