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历史 > 三国之主公英明 > 第650章

第650章

一盛年男子,背着行囊,头戴纶巾,手持竹竿,行走在驰道上。

他的羽扇早就放在了背萎里,毕竟不适合拿着它赶路。

与其说像一名书生,更像一位赶路的商贩。

两个多月来的游历,让诸葛亮原本颇为白皙的皮肤弄得甚是粗糙,亦有点黝黑。可也同样增长了见识!

他先从荆州出发,见证了荆州之乱下百姓们的流离失所,草根充饥,也看到了不少百姓在赞叹刘备的贤德,跟着刘备别的不说,起码能吃上一顿饱饭。

这让诸葛亮心中对刘备的评价上升了不少。

乱世中,想要让治下百姓吃上一顿饱饭,可不算容易啊。

不过,也仅此而已了,百姓的日子依然过得很艰难。

他继续顺流而下,来到了扬州。

扬州物产丰盈,气候温和,作物生长迅速,百姓可称得上丰衣足食。

但,在诸葛亮走访山野乡间的细查之下,发现这一切不过是外在的假象,多少有点虚饰繁荣的意味在里面。

相比较来说,丰衣足食形容的是当地的地主和自耕农,他们只需要向吴侯缴纳租子,其余的粮食便都是自己的。

往往每年还能节余出来几十石,甚至上百石用来贩卖获取银钱。

与之相比,贫农,佃户等日子则过得十分凄惨,一年劳累到头还要将多数粮食交给官府和地主,不仅留不下任何余粮,一天也最多两顿饭,一顿饱,一顿饿的。

扬州北边的平民还算好的,多少能吃上饭。

越往南走,生活便愈发的恶劣。

所谓的穷山恶水出刁民,其实在古代倒是司空见惯,穷和饥饿驱使的情况下,人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汉末三国时期吴侯对于南方的开发还不算彻底,除开江水沿岸比较繁华之外,南边的丘陵山峦大多是渔猎为生的穷苦人士,他们不仅完全看天吃饭,还要应付各种匪患、官府的收税。

诸葛亮看见,许多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多数人身上有着大小不一的烂疮。

丘陵山峦多蚊虫,又缺少郎中,有了病大多都忍耐着,忍不住了就两腿一伸,一命呜呼。

这,便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

无人可救,无药可救。

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了低贱,注定了在生存线上苟活,注定了在底层挣扎。诸葛亮将身上的钱财施舍给了一些穷人,可他帮的了一个,帮不了所有人。心中多少有些烦闷。

现在看来,的确是刘备最为仁义。

仁义,不在于其言,在于其行。

圣人论迹不论心,论心自古无完人。

单看行为,似乎仁义为怀的刘备可称得上君子。

游历了扬州一个月左右,他决定北上。

去看看叶凡的地盘是什么样子。

曹操的兖州他去过。

那里以屯田制为主,百姓勉强能活下去,但多数粮食都要上交给曹操军用,寻常年份还好,不至于饿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