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科幻 > 朕,南宋女帝,力挽狂澜于既倒 > 第239章 工坊集群(下)

正说话间,不远处的一座炼钢炉准备出钢水了,刘克庄让赵灵笙一行人离得稍远一些。

不多时的时间,十几个人用四轮车推着几个模具过来了,将模具摆在了高炉出钢水的通道下,模具的开口就正对着出钢水的通道。

两个工匠合力打开钢炉下的出钢水口,橙红色的钢水顺着通道缓缓流出,正好涓滴不漏的接入模具当中。

等到模具里的钢水装得差不多了,立刻就有两个人用一块钢板挡住出钢水口,其他人则是快速将这个模具推开,换上另外一个模具。

刘克庄介绍道:“官家,一炉钢水可以灌入模具当中,可以铸造出七百把钢刀,或者五十套步人甲。”

赵灵笙点点头表示明白,现在宋代所使用的刀,要么是宽刃的手刀,要么就是直刃的环首刀,民间使用的所谓【朴刀】,其实就是菜刀加上一个长柄而已。

流行于明代的雁翎刀,南宋时期已经开始在逐步普及,只是还没有成为主流。

赵灵笙自己还将她非常喜欢的苗刀让人试制了一批,交给了一些军队让他们用用,如果觉得好用就大批量的生产。

所谓的步人甲,其实就是重步兵的铠甲,用铁质甲叶用皮条或甲钉连缀而成,将全身上下都防护得密不透风,重量换算为现代的单位,差不多有70斤重。

现在的步人甲改为用钢片防护,因为是用水力锻锤打造,比铁片轻薄了不少,在降低了重量的情况下,防护力却是不弱都是,而且穿戴者可以更加灵活。

听到刘克庄的介绍,即使上次已经见过炼钢炉的崔与之、葛洪,还是忍不住的发出惊叹。

上次第一次见到炼钢炉的时候,每炉才只能产现在数百斤,现在每炉就可以产2000斤钢了,以后是不是可以每炉产5000斤甚至一万斤钢?

到了那个时候,大宋的所有将士使用钢制武器、铠甲,就不再是一个奢望了。

崔与之赞叹道:“刘侍郎,你干得好啊!”

刘克庄连称不敢,谦虚的道:“崔公,这都是官家安排下来的,下官也只是恪尽职守罢了。”

葛洪道:“刘侍郎,如果每个官员都能和你一样做到恪尽职守,蒙鞑又有何惧之有?”

刘克庄脸上忍不住的有了浮现出笑意:“这都是下官的职责所在。”

赵灵笙笑着道:“刘卿你的表现朕都是看在眼里的,以后除了继续保持这种兢兢业业的劲头外,还是得多注意身体,别太劳累了。”

刘克庄感激涕零的道:“多谢官家关心,臣会注意的。”

正说话间,工匠们将所有模具灌满钢水后,炼钢炉里的钢水也正好倾泻完。

炼钢炉的工匠们,再次往炉里添加生铁、焦煤,准备开始下一炉了。

炼钢炉再次开始炼钢后,来帮忙的十多个工匠们,推着装着模具的四轮车离开了。

刘克庄抹了抹眼角,介绍道:“官家,这些模具将被送到河边的锻造工坊,我们去看看如何?”

赵灵笙点点头:“走吧,我们去锻造工坊看看。”

经由刘克庄的指引,赵灵笙一行人来到了一条湍急的河流旁,这里的河流边都安置了三米多高的水车,带动着锻锤一下又一下,反复不断的敲击着砧板。

因为这里的水力很湍急,所以锻锤敲击砧板的速度也挺快的,铁匠们只需要用铁钳夹持粗胚移动,使之均匀的敲击在粗胚上,不多时就能大致敲击成形,最后再交给其他铁匠开锋,一把武器就这样制作完成了。

每五个铁匠们的身后,就有一个火炉和水池,以供铁匠们用来回火、淬火。

河流的两岸都有两、三百个这样的水车,即使是一个铁匠控制一个水车,这里也有五、六百熟练的铁匠。

铁匠们打造好刀剑后,就会交给别人装上刀把和刀鞘,最后再交给磨刀人将武器磨制锋利,这一过程就是俗称的开刃。

因为开刃的速度快不起来,所以这个工坊每天可以出产成品刀剑3000把,如果是甲胄,甚至是步人甲甚至是重骑兵的铠甲,同样多的工人,速度就会慢上许多了。

赵灵笙看完炼钢、锻造工坊后,又去了新建的水泥工坊看了看。

这座水泥工坊距离稍远了些,那里有一座储量不错的石灰矿,工坊就地取材倒也十分方便。

根据刘克庄的介绍,这座水泥工坊有工匠、杂工上千人,可以每日产水泥10000斤左右,虽然日产五吨水泥在后世不算啥,在这个时代绝对算是高产了。

赵灵笙见到水泥工坊里尘土漫天,工匠们却没有按照规定佩戴口罩,当即就质问起工坊管事来。

这些口罩没有无纺布、熔喷布这些过滤层,也没有铁丝做鼻梁条,只是一块布上挂着两条细绳,佩戴以后至少能让工匠们少呼吸许多飞尘,说不定就不会罹患尘肺病了。

工坊管事开始诉苦起来,工匠们是穷怕了,发下去的口罩都自己留了下来。

虽然口罩的布料少了点,也可以用来补衣服,凑多了甚至可以缝制一件【百衲衣】。

至于多呼吸一点灰尘,那根本就不是事!

赵灵笙勒令管事,一定要让工匠们戴上口罩,屡教不改者直接开除出去。

工坊管事听得冷汗直流,连声保证从明天开始,一定要让每个工匠都配上口罩。

视察完整座工坊集群后,赵灵笙表示非常满意,她还让刘克庄召集来了工坊集群的所有管事,对他们进行了一番勉励,让他们再接再厉下去。

工坊管事们激动坏了,这次得以面见天颜,是他们可以吹一辈子的事情。

当天赵灵笙在昱岭关里住了一晚后,第二天就开始启程回临安了。

这一来一回就要了四、五的时间,为了保证朝堂的继续运转,所以赵灵笙只带了崔与之和葛洪两个大臣过来,乔行简、洪咨夔、真德秀他们留在朝中处理政务。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