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185TXT > 科幻 > 朕,南宋女帝,力挽狂澜于既倒 > 第299章 亩产五百斤的新稻种(下)

宋代之时,已经有了早稻、晚稻之分。

以占城稻、黄穋禾为代表的早稻,还有以烟熏稻、粉稻为代表的晚稻,还有粳稻、糯稻两个大类,稻谷的品种已经相当丰富。

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季稻、再生稻、间作稻等耕作方式应运而生。

两季稻在宋代分布相当广泛,只是因为产量不高、季节与劳动力的矛盾、肥水条件的限制等等原因,两季稻占比非常低。

朱熹在其《奏巡历至台州奉行事件状》就提起过:“臣所经历去处、得雨之后、晚稻之未全损者、并皆长茂、可望收成。但民间所种不多、仅当早稻十之一二。其早稻未全损者,亦皆抽茎结实。土人谓之二稻。或谓之传稻,或谓之孕稻。其名不一。”

虽然双季稻没有流行起来,可却流行另一种稻麦复种制,即在一块地先种植早稻,成熟收割后继续种植冬小麦,也能达到一年两季收成。

赵灵笙听完陈翰的介绍,不由得问道:“陈卿,新稻种可否与占城稻那般,与冬小麦实行一年两季种植?”

陈翰回答道:“官家,臣已经考虑到这点了,所以臣今年不仅在各地都种有新稻种,而且还在早晚稻播种时间都有播种。”

“臣已经收割过两月底播种的稻谷了,直到前不久将四月播种的稻谷收割,这才肯定这新稻种属于早稻。”

“二月播种的每亩产量,能达到五百斤甚至更多,如果四月播种的,产量就只有四百斤了,所以新稻种与冬小麦并不冲突,这才敢来上报官家。”

“官家,这种新稻种虽然脱胎自占城稻,可产量大大优于占城稻,已经与占城稻大不相同,臣斗胆请官家为新稻种赐名。”

赵灵笙满意的点点头,这陈翰很上道嘛,不仅业务能力突出,而且官场之道也是门清,值得大力提拔。

想了想,赵灵笙想出了一个名字:“这新稻种就取名无饥稻。”

陈翰很快反应过来:“官家所赐之名,可是天下再无饥馑之意?”

赵灵笙对陈翰更加满意了:“正是此意,这不仅朕对新稻种的期望,更是对陈卿你的鞭策,望你能不忘初心,继续培育出产量更多的稻种和其他菜蔬,造福天下百姓。”

“即使只此一事,陈卿即可立下不世之功,三不朽中有你一席之地,天下百姓无不感恩戴德。”

即使只是取一个名字,赵灵笙也必须赋予其政治意义,不能随便瞎想一个名字凑数。

无饥稻这个名字,无论是政治意义、寓意都是上上之选,赵灵笙也非常满意这个名字。

喝完赵灵笙的这一碗鸡汤,让年过半百的陈翰眼睛都开始放光起来。

立功、立德、立言这三不朽,就是读书人的最高追求,即使只占其中一项,也足以让他青史留名了。

“官家,臣即使舍了这条性命,也要在有生之年培育出产量更高的稻种,不负官家所托……”

陈翰眼含泪花,站起身来深深一躬。

赵灵笙起身来到陈翰身旁,从随侍的翠菊那里拿过一张手帕,亲自递给陈翰道:“陈卿你应当高兴才是,有了这无饥稻,百姓们的粮食产量增多,都得感谢你这个大宋【神农】。”

陈翰也自觉失态,双手接过手帕擦了擦眼泪,随后递还给翠菊:“官家,是臣失态了。”

赵灵笙笑呵呵的问道:“陈卿,现在临安周边可还有未收割的无饥稻?”

陈翰回答道:“官家,临安以西三十里的农部所属的培育田中,还有五亩未收割的无饥稻,这些无饥稻即使四月底播种,可经过精耕细作,亩产应当也能有五百斤上下。”

赵灵笙道:“那好,陈卿你做好准备,朕后日将带上朝中官员亲自看着收割。”

“臣领命。”

陈翰答应一声,心里不由得泛起了嘀咕,这种接待皇帝和百官的活动,到底有个什么章程?

等会回去的时候,还得去找太常寺卿喝两杯,请教请教这个问题。

赵灵笙又问道:“陈卿,除了无饥稻之外,农部那里还在培育什么菜蔬?”

陈翰恭声回答道:“回官家,目前农部除了在培育无饥稻外,还在培育高产菘菜(白菜)、菽(大豆)、莱菔(萝卜),只是这些菜蔬目前还没有多少进展。”

赵灵笙点点头,目光看向殿外:“优先培育无饥稻是对的,总要先解决吃饱的问题,然后才能解决吃好的问题,等我大宋百姓能吃饱吃好,蒙鞑再强也不过芥藓之疾罢了。”

赵灵笙看向陈翰:“陈卿,你肩上的担子很重啊。”

陈翰连忙表忠心:“能为官家、为大宋、为百姓做事,是臣的福分。”

赵灵笙不置可否,开口道:“陈卿,后日收割无饥稻,如真有你所言有亩产五百斤,朕升你为金紫光禄大夫。”

宋代的官、职、差遣是三个不同的概念,陈翰现在的官是从三品正议大夫,差遣是知农部事。

虽然干的是从二品农部尚书的活儿,实际只能领从三品的工资。

升为金紫光禄大夫,就是将他的官位提升至正二品,再往上那可就是大宋的宰执的等级了。

以后陈翰的工资福利,就按照正二品金紫光禄大夫发放,身份、地位、福利都算是拉满了。

陈翰也并非是不食五谷,闻言不由得大喜:“臣多谢官家。”

赵灵笙道:“这还得无饥稻真有亩产五百斤才行,嗯,这毕竟是早稻晚种,有四百五十斤就算是达标了。”

陈翰对那几亩地信心满满:“臣不会让官家失望的。”

赵灵笙点点头,转头看了看天色:“时间不早了,陈卿你就留下陪朕用膳吧。”

对待有功之臣,赵灵笙是从来不吝赏赐的,抠抠搜搜的非常打击下属的积极性。

陈翰闻听不由得大喜:“臣多谢官家赐宴。”

赵灵笙笑了笑,问道:“张、李两位农部侍郎现在何在?”

陈翰回答道:“官家,两位侍郎如今都在外地,是为了搜集各地的第一手资料……”

农部成立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各地百姓生产,所以这就必须要各地的详细资料。

比如土地、肥力、适合种植什么、病虫害防治等等,这些都需要下到地方亲自搜集。

所以陈翰这位知农部事留守临安改良种子,两位侍郎带人下地方搜集资料,几年下来还没有搜集完各地的资料呢。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